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江西省:环鄱阳湖经济圈呼之欲出
文章来源:文汇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1月11日 09:05
      我国中部区域经济群又添一“丁”,江西省发改委日前发布《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2010)》,吹响了开发建设我国最大的环湖经济带的号角。未来5到10年,该区域将逐步建成为江西省对接长珠闽、参与国际分工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根据《规划》,环鄱阳湖经济圈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86%,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8%。该区域目前是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地带,人均GDP11907元,高于全省平均量的26.5%,但与中部地区其它经济区域相比,还存在着“认知度不高、优势不够明显、中心城市影响力小、辐射带动作用小、产业层次低,缺乏大企业支撑,缺少名牌优势产品群”等不足。
      《规划》指出,未来5到10年,是环鄱阳湖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环鄱阳湖经济圈将实施“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内聚外联、辐射周边”的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加强合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工业强区、旅游兴区、商贸活区、水利安区、生态美区,共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使环湖地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最强板块和核心地区,成为对接长珠闽、参与国际分工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基地,为江西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在中部崛起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环鄱阳湖”发展模式三问
      “环鄱阳湖”——江西终于打出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品牌”!2004年,“加强鄱阳湖经济圈发展”还是江西省政协委员殷国光的一份提案,2006年末,经研究、考察、编制,《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已正式公布。未来的5年,“环鄱阳湖经济圈”将以怎样的模式发展?
      长珠闽,首先对接谁?
      “环鄱阳湖带是我省最接近长三角的区域,当然主要争取与长三角对接,”江西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处长郎道先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江西省利用国内资金的主要来源有着很强的地缘关联性,广东、福建两省主要投资在与之紧邻的赣南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也就是长三角地区,大量投资在赣东北的环鄱阳湖带。环鄱阳湖经济圈中与上海最近的上饶市,就提出了‘掉头向东,通江达海’的发展战略。” 
      经济对接,交通先行;区域合作,旅游先行。这条经验也应用在了环鄱阳湖经济圈的规划中。随着九江-瑞昌高速公路、鹰潭-景德镇高速公路、南昌-九江城际铁路等内部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的完成,一个由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航道和港口站点互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在环湖地区形成,与外界便捷联通。而坐落在环鄱阳湖地区的三清山、浮梁、婺源等著名景区也将与刚刚纳入长三角旅游区域的黄山景区连成一片,拓宽长三角旅游的深度和广度。
      “圈”里,谁是老大?
      “其实,我们没有明确提出谁来做老大,”郎道先解释道,“省会南昌当然是目前最具有辐射力的城市,我们也提出要继续打造‘大南昌’,聚集辐射能级,但由于城市之间经济差距并不是特别大,不可能指望某个城市承担起带动全局的任务,况且环鄱阳湖是一个‘环状’、‘网状’结构,相互影响、提升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道路。” 
      “按照‘环’型思路,在城市发展构架上,我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展大南昌都市经济圈,第二层级是九江、景德镇、上饶、抚州、鹰潭五个区域中心城市,第三是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形成若干个卫星小城市。”  
      “重点规划范围是第三层次上的15个滨湖县(市、区);发展九江、上饶、景德镇、抚州、鹰潭五个城市,壮大中间地带,带动外围发展,是环湖地区城市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终目的。”  
鄱阳湖,谁来保护?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以候鸟、湿地闻名于世,全球90%-95%的天鹅栖集于此,这里还包括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发环鄱阳湖经济圈,谁来保护湖水的安宁与纯净?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此,郎道先告诉记者,环湖经济圈开发中最强调的两个支撑是水利支撑和环保支撑,他援引《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说:“政府将加强鄱阳湖防洪体系建设,把环鄱阳湖区域建设成为能防、能排、能灌、旱涝保收,运行管理调度自如的保障体系,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尽快启动鄱阳湖控制工程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政府将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按照建设生态江西的总要求,树立绿色GDP理念,一方面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及退耕还林工程,一方面以山江湖工程为依托,推进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五河自然保护区、长江防护林建设。坚决打击非法排污企业,加强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县城以上城市全部拥有相应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实现雨污分流、中水回用。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严格做到达标排放。省发改委、统计部门和各项目涉及部门还将建立经济、生态、社会和谐等指标体系,保证环鄱阳湖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