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南昌为中心,以昌九工业走廊为脊梁,由九江、新余、鹰潭为三顶点连线组成‘赣三角’城市群,使之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汉(武汉)——长(长沙)——昌(南昌)大都市圈的一个‘铁顶点’”。这是在今年江西“两会”召开期间,民建江西省委提出的提案。提案说,江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地区,更需要选择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市化模式,需要通过城市群的支撑来促进崛起。培育和发展壮大城市群,是江西必然的抉择,也是江西实现在中部崛起的现实选择。
提案说,中部地区的四大城市群——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均载入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规划之中。但同位中部地区省份的江西,不仅城市化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在6个百分点,而且缺少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迄今为止尚却没有实质性的城市群出现。
提案说,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江西要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为江西城市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城市群发展的长远目标。环都阳湖城市群应分阶段、分步骤实施,首先应重点打造以南昌为中心的“赣三角”城市群,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
提案说,南昌是江西最大的中心城市,但城市辐射能力和影响的空间范围有限。以南昌为中心,构建城市群,带动周边市,共建经济共同体。从短期的现实经济情况来看,这无疑是切合实际的最佳抉择。此外,根据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预测,21世纪在中部地区将出现中国的第四增长极,即汉(武汉)——长(长沙)——昌(南昌)大都市圈的崛起。目前,构筑汉(武汉)——长(长沙)——昌(南昌)大都市圈已有一定基础。抓住机遇,借助汉长昌大都市成长的魅力,构建以南昌为中心的“赣三角”城市群,使之成为可与大武汉群、长株潭城市群抗衡,并最终成为中国第四增长极的一个“铁顶点”,为“赣三角”城市群的构建带来无限生机。
根据城市群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城市群的理论基础,江西“赣三角”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以昌九工业走廊为脊梁,由九江、新余、鹰潭为三顶点连线组成的一个“赣三角”城市群,覆盖江西的9个城市,11县。具体范围包括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抚州、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贵溪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九江县、德安县、永修县、星子县、分宜县、余江县、东乡县。
提案认为,构建“赣三角”城市群时机已经成熟,因为“赣三角”城市群坐落在亚热带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上,具有优越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同时,该区域属于江西的核心区域,城市群培育和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良好。另外该区域中心城市各具特色,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
“赣三角”地区北靠长江,东临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内充足的光热水土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内有江西最大的中心城市南昌和江西省次中心城市九江,且有比较密集的中小城市,城市之间距离较近,以南昌为起点或终点,与区域内城市空间距离在160公里之内。区内各城市之间均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走廊。该区不仅是我省重要的交通要道,也是公路网、铁路网、水运网最为密集的地方,是江西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汇集的地方。该区域还具有困际国内交往枢纽的作用。去内出省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干线穿境而过,赣江、鄱阳湖、长江黄金水道等水运交通枢纽地位明显,沿江深水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更使其成为中部地区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地区和世界经济联系的前沿城市群和产业转移的主要首选地。正是这些发达的交通网络,在本区域内形成了较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
2005年末,“赣三角”地区共有人口1272.76万人,国土面积29147平方公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882.71万元,提供的财政收入为106.09亿元。该区域以占全省29.52%的人口、17.46%的国土面积占据了全省46.41%的国内生产总值、41.95%的一般预算收入。
“赣三角”地区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交通通讯设施网络而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一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和相当数量地方性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更是增强了城市综合实力与国际贸易的外向度,为本地区域城市群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仅昌九工业走廊就汇集了共青、桑海、星火、云山、九江等7个省级开发区和南昌2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众多的工业园。赣三角的外资额在江西始终保持龙头地位。2005年,“赣三角”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2.76亿美元,占全省53.50%。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大多集中在此。
附:“赣三角”城市群各大城市特色
南昌
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现代城市。南昌有着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都是从这里诞生。近些年,围绕着建设成为中国区域性的现代经济中心城市、繁荣文明的花园城市、全国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南昌正在全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已初步形成汽车、医药和食品、电子信息和家电、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南昌拥有包括全国重点大学南昌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专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国名牌高校,也已将其科技产业化基地落户南昌。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增速在中国中部的6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九江
自古就是通都大邑,是人员流和物流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曾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如今九江是京九、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的交叉点,是沪、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又是长江段赣、鄂、湘、皖四省结合部,是江西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九江拥有的名江、名湖、名山,其旅游资源数量之多、密度之大、类型之全、品位之高,在全国均占优势,享有“天下江山眉目之地”的美誉。近年来,九江石化工业园、九江化纤工业园、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的建设,以及由九江、南昌为双引擎的“昌九大工业走廊”的战略布局,使立足九江特色构建的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的“3+1”发展战略得以实施,使九江赣、鄂、湘、皖区域性转港贸易物流中心的地位初露端倪,九江将与南昌同时形成江西的“双峰”经济格局。
新余
是一座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新余钢铁有限公司作为新余的龙头企业,是全国企业五百强之一,也是我国钢铁生产重点企业,该公司总投资12.1亿元的中厚板工程是江西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技术改造项目;新华公司钢绞线的规模效益在全国一直居领先地位;新余华源是我国涤纶股线的重点生产企业,其“远东”品牌在全国及国外都享有盛誉。新余正在重点培育并逐步构建钢铁、金属制品、轻纺、电力、建材、机电六大支柱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构筑支撑工业发展的稳态产业体系。
鹰潭
是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史称“东连江浙,南控瓯闽,扼鄱水之咽喉,阻信江之门户”,素为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之地。得益于优越的交通枢纽的地位,鹰潭的铜产业集群、眼镜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微型元件产业集群和工艺雕刻产业集群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大工业化的发展格局。
素有“临川才子”之称的抚州市,医药、机械、食品、纺织、化工、建材六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赣三角其他中小城市也各具特色。贵溪以铜冶炼而闻名,丰城以”煤海粮仓金丰城“著称,樟树以药材称雄,高安以陶瓷趁业崛起。此外,共青城的羽绒、永修星火有机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分工协作,超着城市群发展的方向努力,极有利于形成和培育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成组团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