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财政今年重点支持五大块 调整支出结构
文章来源:山西晚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1月26日 15:51
1月25日,从全省财政工作会上传来消息:2006年,我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048.01亿元,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11.96亿元,集中财力给百姓办了不少大事、实事、好事。今年,我省将从义务教育、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落实再就业、医疗卫生以及生态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今年,我省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省范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今年年底前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支持贫困地区30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配置暖气设施,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建立布局合理的县、乡(镇)、村三级文化体育设施体系,满足百姓参加问题活动的需要。支持山西体育中心、山西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等大型骨干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支持“蓝天碧水工程”和身边增绿六大工程,建设覆盖全省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和重点河段水质监测系统,建立全省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系统。帮助200个地质灾害村17万农民住上安全房。
解决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对困难企业职工再就业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问题等。
去年财政“贡献”回头看
花54亿兑现“十二件实事”
去年,我省财政下达各类补助资金54亿元,支持兑现了省政府去年年初承诺的“十二件实事”。其中包括:提前1年为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54个困难县的175.86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全年的学杂费;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3.47万农村困难群众得到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县由25个扩大到56个,覆盖农村人口的53.7%,农民参合率达到86%;新增就业岗位42.4万个;解决全省2070个自然村7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帮助山区农村移民搬迁5万人,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棚户区改造开工建筑面积达144万平方米,沉陷区治理开工新建房屋150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工程完成两万多户等。
投51亿余元用于“三农”
去年,省财政全年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51.5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9.9%,增加了21.22亿元。其中,安排专项资金两亿元,支持109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及道路、绿化、沼气和安全饮水设施建设。拨付7亿元资金,及时兑现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等“四项补贴”政策,对13个产粮大县以奖代补;拨付资金5.5亿元,支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的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对“两区”199个农业产业化项目进行贴息补助。
用31亿改善生态环境
去年,省财政下达资金31亿元,在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基础上,着力支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全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其中,以六大造林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为重点。
积极加强与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组织的合作,2006年,我省获得全球环境基金赠款4000多万美元,重点支持了防止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建设,拓宽了我省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