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经济区将建全国最大温室葡萄基地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2月7日 09:25
——沈阳永乐经济区建设巡礼
永乐经济区从“多乡一业”起步,确定了打造全国最大温室葡萄基地的建设目标。
一个产业,一个地区,要在全国一枝独秀,需要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永乐葡萄,还要攀越数座高峰。
主导产业愈大愈强
永乐经济区主打的一张牌,就是温室葡萄。换句话说,没有技术领先、规模一流的温室葡萄,就没有永乐经济区!如何让永乐葡萄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一样,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是永乐经济区的下一个目标。
“两年突破、四年见效、九年巨变。”——到2010年,永乐经济区以葡萄为主导产品的“多乡一业”产业格局要基本形成,永乐乡成为葡萄加工销售产业化经营中心。经济区内全部发展以葡萄生产为主,以果菜生产为辅的温室大棚产业。研发新品种,扩大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推广新技术,全力打造葡萄产业。
培育葡萄产业基地,形成以葡萄产业链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完成对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改造,全面提升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10年,经济区内温室葡萄大棚要建到2.5万栋,占地5万亩,为经济区耕地总面积的30%。2015年,经济区内温室葡萄大棚要建到4.2万栋。
今年,永乐经济区的温室葡萄大棚要翻一番,达到一万栋。
市场,永远是产业发展的依托。2月初,永乐乡党委书记羿金春与经济区葡萄协会会长王世洪等一行人赴广州等地考察市场。经济区也培养了380多名专业经纪人,疏通销售渠道。品种,是产品的生命力。“无核白鸡心葡萄”是永乐的王牌产品,在做精、做细等方面,他们正在加大力度。比如,他们成功地将九、十月份成熟的葡萄,提前到五月。下一步则是延晚,争取做到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永乐的新鲜葡萄。同时,保住品牌不等于固守陈规。他们已从邻区引进一位赫赫有名的“葡萄大王”,带进区内一种名为“美国红提”的延晚葡萄,丰富经济区的种植品种。
投入,搭建现代农业的腾飞桥
经济区,是现代农业的雏形,也是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桥梁。
“今年,永乐经济区要投入一亿元,主要用于改善生产环境、起步核心区和农产品深加工及市场建设。到2010年,整个经济区投入要达到16亿元。”苏家屯区副区长李洪吉说。同时,永乐经济区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凡投入经济区建设的资金,必须要有20%用于科研基金。如今,永乐已与省内的熊岳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六家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打造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摆放农产品深加工及包装企业等配套工业企业,培养经济区的税源。今年,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一期工程启动;到2010年,要新建农产品深加工农事龙头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到2015年,农事龙头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使经济区开始进入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同时,经济区的核心区要建设有行政、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科研示范基地、物流中心、商业区和居住区的新型城镇。在经济区所属的每个乡镇选择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率先开展村屯改造、环境整治等新农村建设工作,打造成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到2015年,经济区内所有村屯全部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到2015年,实现一村一个秸秆燃气工程或沼气工程,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7万个。使经济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同步。
改革,是永恒的动力
新区新办法、新体制、新机制。永乐经济区在刚刚诞生之际,就被赋予了创新的使命。
在规划中,永乐经济区要按照开发区的体制设置机构。管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规划建设局、产业发展局、招商局和产品研发中心。原来的四个乡镇变成四个办事处,实行松散型管理,其社会事业、社会稳定工作职能不变,经济、土地规划、产业发展等工作服从经济区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转体制,是永乐经济区生机勃勃的源泉。
在苏家屯区,永乐经济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点,也是区域经济的新亮点。政府和各部门都围绕这个“中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大力吸纳整合社会各方资金投入到经济区建设中来。人事制度、信贷扶持、规划土地、招商引资等特殊政策也相继出台。
在做大、做强、做精温室葡萄主导产业的同时,永乐经济区内还要发展蔬菜育苗、蔬菜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蔬菜加工产业,形成蔬菜产业链条。培育循环农业基地,在八一镇打造1260亩循环农业示范区,发展鸡雏繁育、肉蛋鸡养殖、饲料和屠宰、肉制品加工,并充分利用养殖场粪便,发展沼气和有机肥生产,为果菜生产提供有机肥料,形成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到2010年,经济区内实现畜牧业倍增。
永乐经济区,正迎着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朝阳,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