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2016年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一
文章来源:河南省发改委    添加人:hnqyjjyj    添加时间:2017年1月19日 10:19
                       战略规划平台篇(1)
    ◆粮食生产核心区
    2009年8月,国家印发实施《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规划》以黄淮海平原、豫北豫西山前平原和南阳盆地三大区域的95个粮食主产县为核心区主体范围,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3.5%、基本农田面积的85%。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主要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到2020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由规划时的1000亿斤提高到1300亿斤。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发布以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统筹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土地整治、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在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农业科研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截止2016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5313万亩;粮食总产量由2007年的1049亿斤增至2015年的1213.4亿斤,提前5年完成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要求河南到2020年增产155亿斤粮食的任务。2016年,克服不利天气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1189.32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
    ◆中原经济区
    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2012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地区在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问题。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中原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以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四张牌”为统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路子,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四个强省”,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优化区域内分工协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中原经济区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持续增强。2016年全省经济总量有望跨入4万亿元俱乐部,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89.32亿斤;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成功获批,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战略平台获得国家批准;全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有望达到48.45%,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http://mmbiz.qpic.cn/mmbiz_jpg/XdQOetOl0w8p7Q1ENIciagB7iaicAoMfBTiaCkBgMIT0SXCvGgxgAJmtRQqvtBe3WJpRpPhnflCaiaYEtVNn2Qs7mD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2013-2040)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成为国家批复的唯一一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规划建设实验区,主要是解决内陆省份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对外开放平台和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探索以航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打造核心增长极问题。实验区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国家赋予实验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五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富有生机活力、彰显竞争优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区,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实验区发展规划发布实施以来,全省上下把实验区建设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推动实验区实现快速发展,不仅在全省稳增长、保态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引领带动作用,而且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
    ——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完善。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如期建成投用,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机公铁”零换乘的机场,国家批准在实验区增设郑州南站, “三纵两横”外围高速公路网以及内部骨干路网基本建成。
    ——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加快形成。在富士康苹果手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基础上,累计入驻酷派、中兴、正威等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159家,预计2016年智能手机生产和维修总量达到2.58亿部。
    ——口岸开放平台优势加快提升。新郑综保区进出口总值位列全国综保区第一位,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规模保持全国领先,郑欧班列实现每周去程3班回程3班均衡对开。
    ——国际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郑州机场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运营的货航公司、货机航班量和通航城市均居全国大型机场第四位,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已开通15个航点。
    ——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赋予实验区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验区与省直部门实现直通。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内陆首个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等。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规划,这是继长江中游、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之后国家批复的第5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规划,对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原城市群空间范围涵盖我省18个省辖市,以及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空间布局是“一核四轴四区”:“一核”即郑州大都市区,“四轴”即沿陇海发展主轴、沿京广发展主轴、济南—郑州—重庆发展轴和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四区”即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部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定位是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重点任务是强化区域创新体系支撑、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高效互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25年,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全面形成,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地位更加巩固,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大幅跃升。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2016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后,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10.7%;2015年底人口3.6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5%。战略定位是巩固提升“三基地、一枢纽”地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发展目标包括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左右;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7%以上,创业创新蓬勃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左右;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产量稳定在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湿地保有量达到5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5%以上和1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主要任务包括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改革创新,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等九大任务。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