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春在河南出版集团调研时强调 切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积极扶持文化出版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4月2日 14:47
h0402011.jpg
3月30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等陪同下,深入河南出版集团调研并就如何加快河南文化出版产业发展召开专题座谈会。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促进繁荣,勤奋好学、优化素质,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推动文化出版行业发展壮大,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做出更大贡献。
在河南出版集团,徐光春一行先后考察了河南省新华书店新华物流配送中心、河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河南出版园区、河南省新华书店中原图书大厦、《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大象出版社等单位,并与河南出版集团负责同志和部分干部职工进行了深入交流。
河南新华物流配送中心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出版物集散地之一。徐光春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图书现货大厅和音像样本厅,对豫版图书的出版发行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当看到河南省新华书店开发的古籍孤本《老子翼》时,徐光春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河南特有的文化遗产,出版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好好开发利用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中原图书大厦,徐光春认真察看了大厦的环境和展销的图书,并表示充分肯定。他还亲切地与营业员进行交谈,向他们了解市场需求信息,询问中小学教育类图书销售情况。徐光春说,你们直接与读者打交道,最了解读者需求,一定要及时向出版社提供信息,这对于出版社有针对性地多出好书、为读者提供更多优秀出版物非常重要。在电子音像出版物展区,徐光春非常关心地询问国产音像制品的比重,强调要保证民族产品的市场主导地位,并表示省里将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销售与市场》是目前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营销类专业期刊。当听到杂志社把杂志当作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来运营,月发行量30多万份,位居全国商业类期刊之首,确立了营销期刊的知名品牌地位时,徐光春高兴地说,资源也好,资金也好,都应该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希望大家增强世界意识,加强版权贸易,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大象出版社,徐光春认真观看了图书精品展,称赞《国际汉学》、《中原文化大典》、《中国音乐文化大系》等精品图书非常厚重,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很高,为传承中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当看到“新农村书屋”系列出版物又小巧又轻薄又实用又廉价,很方便农民朋友阅读时,徐光春称赞说,你们这样细心用心地考虑农民读者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实用知识,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在听取了河南出版集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汇报后,徐光春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河南出版集团成立以来,集团建设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06年综合实力在全国服务企业500强中居第150位,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为出版集团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
徐光春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产业的改革发展,专门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省第八次党代会深入贯彻《意见》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明确提出要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历史任务。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主力军的作用。河南出版集团和出版行业作为目前我省最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和出版业的排头兵,要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为传承中原文化,弘扬中华文明,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针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出版产业,徐光春强调了以下五点:
一是要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不竭的原动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首先,观念要更新。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对文化出版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深,认为文化出版业的功能就是宣传鼓动、传播知识、思想教育,对其产业功能认识不足,甚至忌谈文化的产业功能,这恰恰是阻碍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要从固有的观念中跳出来,全面、准确、科学地认识文化出版业的作用和功能,更好地驾驭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其次,体制要改革。文化出版行业长期实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难以真正进入市场,在市场中发展壮大,这是当前束缚文化产业发展、导致其活力不足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坚定深化改革的决心,使文化出版行业按照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规律,把一部分适合市场经营的业务剥离出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过改革使之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真正进入市场,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过程中生存发展、做大做强。第三,资源要重组。目前的文化出版资源布局是基于对文化出版功能的单一认识、基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思路安排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文化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就必须改变散、小、弱的现状,盘活文化资源,将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和靠拢,使资源在新的平台上聚集,创造出更好的效益。第四,经营要创新。长期以来,文化出版行业只重产品的生产不重产品的营销,只重产品的思想意义、学术价值不重产品的市场价值、市场需求,导致市场销路不畅,不能和市场需求有效接轨,造成大量书刊长期在书库积压,浪费极大。要取得最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转变经营思路,在正确把握书刊思想导向的前提下,强化市场理念,建立有效的营销机制,充分了解读者需求,掌握市场动向,生产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精神文化产品。
二是要提高质量,多出精品。精神文化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很强的导向性,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影响巨大,绝不能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无论生产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产品,无论生产哪种精神文化产品,都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政治上严格把关,内容上精益求精,包装上用心设计,把每一件产品都打造成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力作。文化出版产业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强化导向意识、开拓意识、精品意识、市场意识,用质量保证精品,用精品打造品牌,用品牌开拓市场,用市场服务人民,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三是要加强管理,促进繁荣。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管理,对非法、盗版、迷信、色情等有害出版物严厉打击,绝不手软,为文化出版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出版行业自身的管理。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就没有现代化的事业,就没有良好的效益。要切实加强对刊号、选题、发行、财务、队伍等方面的管理,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确保文化出版行业健康发展、效益不断提高。
四是要勤奋好学,优化素质。广大文化出版行业干部职工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工作者,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是生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重要保证。文化人、出版人都是有文化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都应该是品行端正的人,成为人们的楷模。要在行业内形成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从业人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理论素养,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创造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从业队伍。
五是要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文化出版产业作为新时期落实中央精神、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产业,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成为投资的重点、发展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文化出版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集聚各方合力,想尽有效办法,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文化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树立支持文化出版产业发展就是支持全局工作的理念,把扶持文化出版产业发展作为工作职责和重要任务来抓,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慢慢来”为“快快干”,以更热情的态度、更具体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推动文化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徐光春最后衷心希望河南出版集团再接再厉,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优,努力成为河南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成为全国一流的出版集团。
孔玉芳就贯彻落实徐光春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为文化出版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河南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邓本章、党委书记王爱,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詹玉荣随同调研。
省发改委主任林景顺、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省人事厅厅长王平、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省地税局局长毛凤兰、省国税局局长钱国玉、省财政厅副厅长杨玲参加座谈会,并就支持文化出版产业发展谈了具体意见。
3月30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在省新华书店中原图书大厦了解图书出版及市场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