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4月4日 10:22
据最新统计,今年头两个月,全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03亿元,同比增长13.4%。对照去年农村消费12.6%的增幅,这两个月多增了0.8个百分点。不过,与同期城镇消费增长15.3%的水平相比,农村消费增长幅度低了约2个百分点。进一步看,如果去除城镇消费额增长中石油制品、汽车、建筑装潢、通信类等享受型消费产品快速增长的贡献份额,城乡在衣食等日常消费品上的增长幅度已基本接近。这一变化,在沿海省份表现得更明显一些。
虽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农民消费明显升温、有效需求持续扩大、农村市场开始活跃,但要实现城乡市场协调发展,仍有赖于大力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一个时期以来,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成了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消费了全社会30%的商品。这也是造成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关测算还表明,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就能为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比如,农村的家电产品普及率多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多形成238万台(件)消费需求及有效供给。可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需求的潜力是很大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要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要落实好这项重要任务,就要抓住当前农业丰产增收、农民消费转旺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
当前,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有利因素不少。近3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丰收,粮价稳中有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已连续3年保持在6%以上;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更达3587元,扣除物价涨幅,实际增长7.4%,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同时,国家还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施了“四补贴”政策,增加了不少投入。这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了政策保证,也为扩大农村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随着这些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农民增收可望得以持续,扩大农村消费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民有了钱,当然还要“有东西买”、“有地方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有关部门作过分析,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环节损耗相当大,以致流通成本大大增加,如果能够在损耗率方面达到欧美国家的水平,农民的消费需求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这也从另一角度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商务部在全国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准备用2至3年时间,建立一个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此外,组织了“双百”工程,在全国选择1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加以扶持,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还要扶持100家农产品流通企业为广大农民服务,使他们的农产品能够及时、有效地输入城市,帮助农民买到物美价廉、质量可靠的商品。这些举措已初见成效。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把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好,在增加适销对路商品的同时,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
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让广大农民放心地花钱,还必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改革,也都要尽快配套推进。
这样一来,农民有钱又敢花钱,还能持续地花,农村消费市场就打开了,就能够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良性互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