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询、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且明确要求,从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最近,国务院又就加快发展服务业专门发布文件,对“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高度,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些年,世界产业结构变化显露出一个重要动向,即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并使得发展经济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日益减少。一些国家在重化工业发展遭遇挑战、资源环境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但使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明显下降,环境污染得到控制,而且抢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可以说,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一个新的趋势。 再看国内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条件:人民生活水平开始从温饱型向富裕型迈进,基本生活以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大幅提升;近年来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交通运输、仓储、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服务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完成“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并使之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应当注意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范围不断扩大、形态不断出新。比如商业,过去只是些小摊小贩、集贸市场和百货商店等等,现在则有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服务方式日新月异,变化很大。同时,信息经济、会展经济、休闲经济等新的业态层出不穷,迅速成长,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又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10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3%左右提高到了40%左右。结构和质量也得到较大改善,商品流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的步伐加快,旅游、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与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方兴未艾;吸纳就业的效果同样明显,服务业现有从业人员2.3亿,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达31.3%,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但是,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有待认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方过于看重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同时,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转变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存在的问题,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加快把服务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