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湖南省长沙县采访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5月11日 08:36
“又好又快发展新看点”栏目今天开始刊登本报记者从湖南省发回的报道。
从2006年5月开始,本报推出“又好又快发展新看点”系列报道。一年来,本报采访组通过深入县(市、区)进行采访调研,集中反映全国各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情况,特别关注县(市、区)一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和新经验,进一步实践新闻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湖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湖南省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埋头苦干,奋发努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报记者将深入湖南省20多个县(市、区),进行深入采访调研,力求用鲜活的事例,充分展现湖南干部群众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功经验,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到了湖南,听到有“湖南工业看星沙”一说。星沙镇是长沙县政府所在地,国家级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这里。因此,长沙县成为我们湖南采访的第一站。
5月9日,我们一行出省城长沙往东,车行10余公里,来到了星沙镇。长沙县从东、南、北三面环绕省会长沙市,难怪人说“出了长沙还是长沙”。
长沙县是全国经济百强县,连续六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6年又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在中西部地区,能进入全国百强的只有不多的几个县区。
进入长沙县,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林立,楼间芳草成片,绿树成荫。
长沙市委常委、长沙县委书记杨光荣见面后介绍说,近几年来,长沙县依托过去的产业发展基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长沙县完成GDP230亿元,同比增长17%;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21.6亿元,同比增长22.2%;财政收入在两年翻番的基础上增加了4亿元,达到24.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86元,增长15.5%。2006年长沙县已经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前五十名,杨光荣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在一步步接近全国综合实力五十强的目标。”
作为中部地区一个率先崛起的中心城市郊区县,长沙县乡镇企业发展比较早,是“工业兴县”的老典型,这里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远大空调、三一重工、猎豹汽车等著名企业,但全县也有小水泥、硫酸锰等不少消耗多、污染重的企业。这些显然适应不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要求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5月9日下午,我们来到浏阳河边的黄兴镇。这里满目青翠,空气清新。然而,几年前这里曾经是饱受化工污染之害的污染之乡。
历史上的黄兴镇,曾有十几家生产硫酸锰的工厂,产品一度占国内硫酸锰市场80%,占国内同类产品出口的60%。硫酸锰曾给小镇带来巨额的经济收入,也带来了高污染。当地工业废渣堆成小山,饮用水源含锰超标,工厂废气令人窒息。2000年上半年,一些群众强烈要求关停其中的一家硫酸锰工厂。在调解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关停全镇所有硫酸锰工厂。黄兴镇现任党委书记杨喜平,就是在这个时期就任的。他回忆说:“那时一片萧条,困难重重。但我们坚信,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我们需要的,发展要有新思路。”镇党委想尽办法聚人心、鼓士气、转观念,陆续带领干部群众到云南学习花木栽培,到山东学习蔬菜种植,到四川学习农业旅游开发。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当地发展起花木种养、蔬菜种植、农业旅游三大产业,黄兴镇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不仅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经济也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新路。全镇农民如今人均纯收入6600元,已远远超过几年前靠生产硫酸锰时的4000多元。
节约发展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长沙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乡镇企业,像许多同时期的县区一样,基本上沿路分散布点。弊端很快出现: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节约土地等资源,很难形成产业整体竞争力。
长沙人意识到,工业向园区集中势在必行。1992年,长沙县举全县之力,开始在星沙镇建设新县城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近15年来,对这个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目前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列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此基础上,长沙县又在暮云、江背、榔梨、黄花、金井、安沙等乡镇发展了与经济开发区产业配套的专业园区,主要发展具有规模效应和相对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群体。目前,入驻工业企业已达200余家,这其中有LG、博世、可口可乐、道达尔等14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建好工业园区,有效促进了工业企业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
在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同时,长沙县大力推动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优势产业,扶持做大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同心实业、伊莱克斯、LG、力元新材等一批重点企业,逐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三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集群。如今,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在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方面,都成为湖南省同行业的排头兵。
长沙县出台了一批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更好地结合,引进各类创新人才。据统计,“十五”期间,长沙县共有40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专利,“纳米云母导线”和“SL粉体金刚石触媒”等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8%。
如今,长沙县在实现“工业兴县”的同时,也保住了青山绿水。这里的优美环境往往使初访者惊讶。5月10日,在长沙县远大城,年轻的远大空调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庞明金,从身上的衣服开始向我们介绍远大城的环境之美:“在这里,白衬衫穿几天都不脏,皮鞋几周不擦也还亮。”
远大城所在的整个长沙县城环境之好有数据为证:空气污染指数优良率不小于8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6.52%,建成区绿化率为43.5%。长沙县因此获得全国生态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