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技术创新 推进产业升级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采访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 添加时间:2007年5月17日 09:23
5月14日,在双马电气公司成品车间里,一排排电机车摆放整齐。双马公司的董事长康伏秋给记者出了一道题:“猜猜这种电机车一台能卖多少钱?”
康伏秋颇为自得地说:“不比小车便宜。这种隧道工程运输用窄轨电机车,一台卖20多万元!”他上前一步,指着操控台侧一小块动力控制件说:“贵就贵在这里,里边包含我们公司先进的IGBT斩波技术,电机车因此起动力巨大,能耗减少40%。要是没这个技术,这电机车降价15%也不好卖。”凭着这项专利,双马公司近几年销售额飞速发展,年增40%以上。
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依靠技术创新,使传统产品迸发新活力的企业,远不止双马电气一家。
岳塘区是一个传统工业城区,辖区内有湘潭钢铁公司、湘潭电机集团、湘潭电化等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曾有一批“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企业。时至今日,传统工业城区却呈现出新的面貌,成长起迅达集团、崇德科技、双马电气、科通电气、喜尔电器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至2006年底,该区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34%,实现高新技术产值近20亿元,科技对经济贡献率高达52%。2006年全区完成区域工业总产值299亿元,居全省第二名;完成区属工业总产值47.75亿元,同比增长30.32%。岳塘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等荣誉,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区。
传统工业城区实现向工业强区转变的奥秘何在?“这应该得益于这几年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实现建设创新型岳塘的目标。” 这是岳塘区委书记刘叙元的回答。
岳塘的自主创新之路如何开步?我们走访了几个企业。
5月14日中午,我们来到迅达集团。这是一家从燃气灶生产起步的企业。宽敞的迅达产品展示厅显得格外清爽,年轻的董事长伍奕轻轻提起展厅内的一台老式燃气灶的炉头:“这个炉头,包含我们公司发明的缝隙孔旋流燃烧器专利技术。使用这个炉头,火力更强,热效率更高,还能比国内外同类产品节能30%。”伍奕转身来到一台新型燃气灶旁:“这是我们最新式的H—2型嵌入式双旋流燃气灶。从最早的燃气灶到这个最新式的燃气灶,我们用了23年的时间,产生了177项发明专利,拥有专利同行业国内第一。”23年间,迅达从一个小小的民办科研所,发展到今天总资产7.68亿元,年销售额超过6.8亿元、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武奕坦言,公司的成就和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么多年来,在专利申请、商标申请、扩大再生产、金融支持等方面,区政府给予了巨大支持。
“得到政府奖励和扶持的企业远不止迅达一家。”岳塘区区长陈小山告诉我们,“我们拥有一套鼓励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严格落实相关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激励政策,充分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据介绍,仅就奖励而言,岳塘区规定,凡是在创建国家及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名牌产品及专利发明等自主创新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自然人和法人,区里将给予5000元至5万元的奖励。
强化服务也是岳塘区自主创新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坐落在双马工业园的崇德工业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销售收入过14000万元,是国内最大的滑动轴承制造商之一。公司和西安交通大学轴承研究所合作成立的滑动轴承研发中心,业内赫赫有名。中心研发的“推力轴承计算程序”,具有独创性,处于领先水平。崇德公司董事长周少华说:“产学研合作极大地强化了我们的技术优势。”
产学研合作成为岳塘许多企业创新技术的重要源头。而促进产学研结合,始终是岳塘区强化科技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政府部门组织了区内30多家企业参加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及湘潭大学举办的“中小企业大学行”活动。去年,区里又在矿山设备行业组织了“专家教授企业行”活动,为企业解决许多难题。
在促进产学研结合之外,岳塘区强化科技创新服务还体现在加强协调、加大项目的申报和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服务等诸多方面。据了解,在岳塘,每个区级领导联系一个高科技企业,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仅去年一年,联点领导为企业解决生产、市场、周边环境等问题40多起,深受企业欢迎。区里不断加大为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力度,去年共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项目23个,争取资金223.5万元;近几年区里组织面向企业的技术培训20次,引导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培训16次,参加培训的企业负责人和科技骨干150人次。
资金支持、强化服务以及项目带动和政策引导,最终带来了传统产业的大力改造。据统计,至2006年,岳塘区完成了对机电加工业、纺织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2亿元,其中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0项。改造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岳塘已初步形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食品、建材等新兴主导产业和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高新技术产业。
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与创新环境也息息相关。岳塘区有一位发明家宣昌黎,拥有多项发明成果,因眼下尚无转化的收益,经济困难。宣昌黎对记者说:“最难的时候,把房卖了。搬家时一架脚踏三轮车就把全部家当都装上了……”岳塘区科技局后来通过一个奖项,奖给宣昌黎8000元。科技局的同志说:“这个典型不能倒,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发明家前来,共同营造起适合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区里还大力建设起了区、乡、村、户农村科技网络和街道、社区居委会科普网络,着力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活动。全区80%的社区都建有永久性科普宣传橱窗,有12个社区被评为省、市“科普文明社区”。区长陈小山说,“区里点点滴滴的工作,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构筑起科技创新的更加深厚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