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氏35度的炙热气温,一如与会代表们对打造省会经济圈这一热点议题的关注。
10多天前才在合肥分别,10多天后又在六安聚首。5月30日,围绕打造省会经济圈,来自六安、合肥两市的230名政协委员、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相聚皖西重镇六安,就打造省会经济圈中合肥、六安两地需共同注意的问题展开研讨,以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
尽管本次研讨会由合肥、六安两市政协联手举办,但省政协、两市市委市政府的高规格与会官员为数众多,足见论坛的受重视程度。5月30日上午为时4小时的不间断的发言、争鸣,则是本次论坛所有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代表们热情研讨中,透露出强烈的“抱团发展”愿景。
正如与会的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林建所言:到2010年,由合肥、六安、巢湖三市构成的省会经济圈,要在全省GDP总量中占有30%份额,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纵观三市目前的发展态势后,王林建又特意补充了一句——“30%是最低目标”!
省会经济圈要占全省GDP30%
王林建介绍,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来看,省会经济圈和沿江一线必将成为安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金三角,而省会经济圈更是其中的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省会经济圈应该力争成为全省经济最具活力、辐射力强劲的核心增长区域。
数据统计显示:2005年,省会经济圈合肥、六安、巢湖三市GDP占全省比重27.8%,2006年提高到28.9%,到2010年,三市GDP总量要力争达到全省30%以上,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王林建认为,即使不打造经济圈,各市仍然在快速发展,但既然要打造省会经济圈,就要形成合力,2010年,三市占全省GDP的份额,30%只能是个最低的标准。
六安市委副书记李乔介绍:目前,合肥在六安、巢湖两市的经济活动中,占据着十分活跃的角色,三市积极互动,共推经济快速前行。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合肥在六安、巢湖投资项目达553个,总投资174亿元,到位资金57亿元,而六安巢湖两市在合肥的投资项目也有365个,总投资16.5亿元。
省一级协调机构呼之欲出
今年5月16日,在合肥举行的“打造省会都市圈、推进安徽新跨越”理论研讨会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提出,要“建立三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合作中共同存在的重大问题;建立三市政府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制度”。
昨日论坛现场,这一观点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有代表进一步表示,三市虽同属省会都市圈,在省会都市圈整体规划纲要出台前后,必然要牵涉到利益分配协调问题。而以三市的立场和职责出发,率先维护各市自家利益再所难免。这就呼唤在省一级层面,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来及时、高效化解因利益不均而引发的资源浪费、整合效能低下等顽疾。
新桥机场经济板块被寄厚望
瞄准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这一建设标准,新桥机场承载着合肥大发展的希望。到2020年,目标年吞吐量将达到950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2.24万吨。位于肥西高刘的这一新机场,更拉近了六安与合肥之间的距离。合肥市政协委员、社科联秘书长徐庆朝建议,依托新机场,做好临空经济大文章。简单举例来说,六安大别山区等具有竞争力的名优稀农副产品,就可以顺利通过航空货运及时通达全球。
此外,通过无障碍路网的建设,共组“临空经济园区”等方式,与新机场建设规划和省会经济圈建设计划相协调,调动民航方面力量,共同延伸经济圈半径,共规划、共投资、共收益。
省会经济圈规划年底出台
省发改委副主任余群表示:目前,省发改委正在加紧编制《省会经济圈规划纲要》,这一纲要预计在今年年底提交给省政府。若审议通过,将作为省会经济圈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余群介绍,早在去年年底,省会经济圈的建设仍处在调研阶段,受省政府委托,省发改委就作为牵头部门加紧编制《省会经济圈规划纲要》,并已派员在三市进行实地调研。规划将着眼于把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放在首位,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重点强调建立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使三市成为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建立圈内同城结算金融机制
经济圈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有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六安市中心支行行长钟圆强调,打造省会经济圈,特别要加强3市间的金融机构区域性业务合作。其中,最为实际的一项举措应该是建立圈内同城结算机制。金融业务融入省会经济圈后,六安市加入合肥市同城票据清算交换,变异地为同城,从清算时间上,资金提前一到两天到账;从成本上看,汇款人的支出大幅度降低,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打造省会经济圈过程中,合肥市政协委员、合肥兴泰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孙立强认为建设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十分必要。而从对接长三角和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背景下,把合肥建设成为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西翼、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合作互补的错位发展、实现双赢的区域金融中心,为省会经济圈的建设更好地“添砖加瓦”。
把六安建成合肥“菜园子”
5月25日,合肥、六安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共建蔬菜产销基地的协议,根据协议,两市政府共同在六安建蔬菜生产基地5000亩,产品专供省城市场。这在六安市的代表看来,六安不仅在旅游上要成为合肥的“后花园”,在农产品供应上,还将成为合肥的“菜园子”,收获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更多的成果。
据了解,作为省会经济圈的主要城市之一,六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农副产品生产优势,合肥市更是六安农副产品的重要销售区。为实现产销对接,满足合肥市民对菜篮子的需求,根据协议,两市共同在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开发集中连片叶类蔬菜基地5000亩,基地由两市政府及所在的县区政府各给予每亩100元的补助。两市还鼓励基地蔬菜实现产品质量认证,认证费两市各承担一半。在销售中开辟绿色通道,合肥市将在合肥周谷堆农贸市场开辟六安市经过质量认证的绿色蔬菜专销区,对认证的蔬菜实行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