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环线"下月贯通 六大创建亮点点亮新合肥
文章来源:安徽商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7月3日 10:36

align=center


    在我省即将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前夕,全省的目光再次聚焦合肥,从2005年以来,合肥市一直埋头苦干,在新一轮创建中以争创全国、全省文明城市为标杆,如今一个文明和谐的新合肥已然呈现,回顾合肥创建之路,我们发现一个个亮点正在不断涌现。
    文明亮点
    12万居民受惠“危旧小区改造”
    张大爷是合肥市最大的棚户区“八百户”的居民,“八百户”危旧小区改造前,他住在一间低矮房子里,不仅环境恶劣,还存在严重消防隐患,如今他已住进统一规划的新楼房,环境改善了,张大爷的精神也变了,成天乐呵呵的。
    危旧小区是城市文明创建的难点,为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自2005年以来,合肥市不惜投入巨资,整治改造了老旧小区42个,12万居民直接受益,成为创建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关注。按照对危旧小区总体数量的调查摸底,目前合肥市共有危旧小区214处,占地面积377公顷,房屋建筑面积376.6万平方米,涉及57448户居民,合肥市规划部门已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做出专项概念性规划。目前该市已确定,计划用4年时间全部完成城区范围内危旧小区改造任务。
    “中环线”将彻底贯通
    2005年起,合肥市开始了城区交通“大建设”,不仅改变了城市形象,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激起合肥人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离合肥市民越来越近了。
    按照“强攻主动脉、打通微循环、建设快速路、贯通中环线”的战略,目前合肥市已经实施新建和改建道路40多条,桥梁39座,总长239公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重点建设了目前合肥城区最长、设计交通流量最大、连接老城区与滨湖新区的徽州大道和安徽首条城市高架路:金寨路高架。目前合肥市已有12条道路竣工或具备通车条件,金寨路高架已完成桩基工程,并开始浇筑桥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合肥“中环线”西北段将实现贯通,目前中环线仅剩下望江东路约100米的距离仍在施工冲刺中,随着该路段建筑物的拆除,市民期盼多年的“中环线”将彻底贯通,届时合肥整体交通压力有望得到大幅缓解。
    数字城管年底全面铺开
    昨天中午,合肥突降大雨。在琥珀山庄小区内,来自长丰县三十头乡的瓜农李兴龙拉着一车西瓜,眼看大雨瓢泼却无处躲雨。就在他无助时,蜀山区城管部门的执法人员意外来到他身边,给他送来一把大遮阳伞。原来,城管执法人员通过摄像头监控到李兴龙的状况,马上赶来帮助。
    今年1月18日,合肥市蜀山区城管数控中心正式挂牌,这也是安徽省首个区街数字化管理监控中心。该中心在琥珀街道4.9平方公里辖区内设了40个监控摄像头,24小时全方位动态监控。蜀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杨策标说:“数字城管不仅全天候盯着摊贩和市民的不文明行为,同时,也对城管人员在处理公务时的举止言行给予监督和约束,不文明执法同样被记录在案。”
    记者从合肥市文明委了解到,目前,合肥市城管执法系统已普遍实行方格式、网络化执法管理模式,随着数字城管试点深入,合肥市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市数字化城区管理的全面铺开。
    无障碍设施比率大幅攀升
    合肥电台主持人李文是市残疾人群体中非常活跃的一位女性。她小时因小儿麻痹症造成双腿残疾,在合肥长大的她依靠双拐和轮椅“行走”,她对合肥的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有着特别感受。“近年来,合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大建设并没有忘记残疾人,包括盲道在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同步推进。如今,我带孩子上街更方便了,也能轻松自在地逛街了。”李文说。
    记者从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了解到,随着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无障碍设施建设现已被广泛实施。合肥市自2000年开始,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开始设置无障碍设施,截至2006年底,有无障碍设施和盲道设施的主干道已经达到17条,总长接近60公里;有无障碍设施的次干道有43条,总长44.98公里。2007年初,合肥市又对二环内没有无障碍设施的主要道路增设无障碍设施,到目前为止共增设50条盲道,增设无障碍标牌300块。伴随着该市更多道路的开工建设,待“大建设”道路全部竣工,无障碍设施比率将大幅攀升。
    三年内打造第二条“翡翠项链”
    人称“合肥通”的牛耘老人已入耄耋之年,他对“绿色合肥”有着特别感受: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合肥的绿化不断增加。老环城河一带的老树木焕发着生机,新修建道路的绿化也越来越上档次,美观大方。从广场到街头,从公园到小区,一年四季,人们都能看到绿树浓荫,这样的生活环境,不是春城却胜似昆明。
    近年来,合肥市着力打造“绿色合肥、生态合肥、人居合肥”的城市形象。累计完成各类道路绿化约25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成片造林、绿色长廊、环村林带、水源涵养林、租地绿化等工程建设,在速度、规模、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未来三年内,一条环城长达50公里的第二条绿色“翡翠项链”将出现在省城。按规划,到2010年,合肥市要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以上、绿化覆盖率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的园林绿化目标,使合肥初显“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城区小街巷改造全面完成
    爱逛街的女性都喜欢到合肥“女人街”去“淘宝”。细心的女孩会发现,现在的“女人街”比以前更通畅、更亮丽。这主要得益于合肥市的小街巷改造工作。在2006年底,“女人街”等10条小街巷被合肥市投入900万元改造。
    记者从合肥市建委了解到,从2002年至今,除纳入“城中村”改造、旧小区整治以及“拆违”后形成的小街巷之外,合肥主城区内背街小巷的改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全市共完成288条小街巷改造任务,完成投资1.78亿元。

    创建动态
    市委书记破解创建难题
    昨天,合肥市瑶海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瞿剑又一次带领执法队员来到辖区合裕路上的钢材市场,展开日常巡查。这里曾是合肥典型的市容管理“老大难”地区:脏乱差、占道经营现象一直十分突出,120多家钢材经营门面大都将货物堆积在人行道上,有的甚至占用慢车道。
    2007年5月10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合肥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这个钢材市场。亲眼目睹了这里的脏乱差现状后,孙金龙耐心地告诉经营户,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道路畅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问题,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侵占公共道路。他还指出,创建工作要从细节切入,从具体事情抓起,每年都要争取解决几件群众关注的具体问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事后,瑶海区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城管、工商、公安、交警、街道等人员深入现场,对经营户进行宣传劝导,将占道经营的钢材全部清理完毕。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当地占道经营现象的发生,将整洁有序的环境还给了广大市民和经营户。
    数字文明
    从数字看合肥
    ——2005年以来,合肥市开展的“大建设”中,有近100条道路完成改造拆迁,未发生由违法违规操作引发的上访。
    ——到去年年底,合肥市医疗机构共设600间助困病房,近万名特困群众得到及时医治,目前全市已建立17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合肥市2801户“零就业家庭”,目前已全部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27个社居委创建成充分就业社区。
    ——两年来,市领导接访51次,接待群众310批731人次,现场解决群众难题58件,限期解决173件。
    ——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也“水涨船高”,2006年,合肥市引进内资项目1926个,引进资金275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