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公路建设推动老区经济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7月16日 09:41
    八百里沂蒙,山清水秀。在沂蒙山腹地平邑县,我们看到一派田园风光,这里不仅有大片粮食作物,山上山下还布满了桃树、葡萄架、苹果树等等。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
    家住平邑县武台镇南武沟村的刘向粉是当地果园种植户中的佼佼者。36岁的她热情开朗,“能种上这么好的葡萄,多亏路通了,信息灵了。原来俺家葡萄品种不好,才卖1.2元一斤,现在最高能卖到3.8元一斤。”刘向粉说的“原来”是指2002年。那时她家刚由种小麦、玉米转为种葡萄,葡萄品种不好,更闹心的是,每次从田间地头拉到公路边,葡萄已经被“颠”得七零八落了,每斤也就卖个1元钱左右。2004年,村里通了公路,引进“滕稔”这一葡萄新品种,请来专家指导,全村都推广“套袋”无公害种植方法,每斤售价提高1元多。
    老区路通了,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品种、新技术,为老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平邑县交通局局长陈志德介绍,2006年平邑县实现GDP114.6亿元,同比增长16%,仅“村村通”油路就拉动了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017元,“村村通”油路拉动了5个百分点。目前平邑县通车里程已达2186公里,共建成通村硬化路586条、158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总投资达3.2亿元。
    公路建设也改变了老区人民的生活方式。31岁的刘克伟住在沂水县院东头乡留虎峪村,他原来靠种地瓜和玉米维持生计。该村村民2000年发现了一处天然洞穴,2002年乡里充分利用政府扶持“村村通”公路的机遇,建造了景区,并围绕景区修建了2公里高标准硬化旅游路。“旅游路”的开通,把投资商的目光也吸引了过来。2003年,沂水县供电公司入股投资6600万元与留虎峪村共同开发景区,并命名为“天然地下画廊”。现在刘克伟一家都在景区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最少有20000多元,可比原来的生活好多了。"说话时,刘克伟脸上一直挂着笑容。
    院东头乡乡长朱丽霄告诉记者,如今村里70%的农户都在景区打工,农产品也变成了旅游商品。乡里先后在景区高标准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超市1个、露天摊位400余个。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2006年已经达到了4000元。
    老区的路通了,还救活了镇上的民营企业。
    庞疃纸业有限公司年生产能力20万吨以上,2006年创利税2500万元。可在2003年的时候,庞疃纸业却面临着停产的危机。
    “那时候路不通,连原材料都运不进来,企业实在难以为继,”庞疃纸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庆洲介绍说,“2004年我们抓住‘村村通’道路建设的机会,下决心把路修好,庞疃村第一个开工,硬化了3公里道路。现在销量特别好,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规模也随之扩大了。”
    “十五”期间,临沂市共完成交通基础实施投资100多亿元,其中用于干线公路55亿元,新改建国道省道809公里、高速公路76.5公里。到2006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20022.3公里。
    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任明英告诉记者,“2006年临沂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4.9亿元,增长16.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3亿元,增长23.5%;农民人均纯收入4083元,增长13.4%。”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