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向现代化工业强省奋进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16日 10:04
连日来,关于上半年安徽省工业经济,佳音频传:来自省国资委的消息称,马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来自省经委的消息称,奇瑞不仅销量高居全国第四,且获得同比增长率、绝对增幅量、市场占有率增幅、出口、产品升级速度5项全国第一。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完成1352.7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5.5,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
数字汇聚,共同奏响一个“音符”:安徽经济正在实现“华丽转身”,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现代化的工业强省迈进。
工业强省战略初显成效
安徽经济落后,主要是工业发展落后。
“十五”期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至2005年底,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8.4%,工业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由于工业落后,安徽一直被定义为“农业大省”、“欠发达省份”。
中部崛起,安徽更待崛起。安徽崛起,路在何方?
“工业强省势在必行。”2005年底,省委七届九次全会作出重大抉择: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并将其置于安徽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六大战略之首。
思路决定出路。
2006年,安徽省工业经济多面突破,亮点迭显,整体呈现出“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工业出口增势强劲、支撑条件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体现出“好中求快、快中求好”的发展要求,顺利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1036.8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8%;37个工业行业生产同比全部增长;各类型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同比保持增长。企业效益更是大幅提升,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4.8%。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多年来,安徽省工业传统行业比重偏大,利润增长点较单一,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明显偏高,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这种状况导致工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然而,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逐步实施,上述现象悄然发生着变化。
据统计,2006年,安徽省完成技术改造投资超过85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确认了138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增销售收入近200亿元、税金近18亿元,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轻、重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41∶59调整为30.1∶69.9。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35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3%,比上年增长20%左右。
今年以来,安徽省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1—6月,全省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41.1亿元,占全年千亿元目标的44.1%。上半年制造业完成技改投资300.2亿元,占技改投资的比重达到68.1%。结构调整优势突出,轻、重工业同步增长,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1.1%。37个工业大行业中有15个实现增加值增长30%以上。
重点行业带动日趋增强
“十五”以来,安徽省工业传统行业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优势行业、亮点行业。黑色金属冶炼、电气机械、汽车等11个行业占据全省70%以上的总量,成为工业经济的主导行业。
随着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安徽省工业增长的内生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对全省经济的带动能力越发增强。去年,安徽省机械、轻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年产量达55万辆,名列全国第六;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至65户左右,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0户,比上年增加2户。
工业强省,需要一批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企业方阵,一批较强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一批具有强大带动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支撑。近年来涌现出的海螺集团、铜陵有色集团、马钢集团、江汽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排头企业,恰恰充当了安徽省工业强省的骨干力量。
此外,煤炭、电力行业也走出多年徘徊不前的困境,特别是煤炭已从单纯以采掘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煤、电、化等一体化方向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
要增长速度也要增长质量
工业化进程中,通常要面临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失衡。如何消弭增长的代价?随着安徽省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一难题也摆在安徽省面前。
《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今后安徽省将以实施工业振兴计划为核心,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新体系。
如何走出高消耗、低效益之路,如何加快工业化进程,如何构建工业新体系,成为安徽省实现现代化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为此,安徽省工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降低经济增长的成本和代价。2006年,安徽省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44%,降幅位于全国前列。
为了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今年全省将关停116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并转38条立窑生产线,淘汰22户钢铁企业的落后产能,大力实施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加快工业化进程,安徽崛起的必由之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安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眼下,深谙此理的安徽人正阔步迈向工业强省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