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8月20日 10:32
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明显,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产业集群进一步形成。在北京,高技术产业加速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生产制造领域向研究开发领域拓展;在陕西,拥有300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的西安高新区,目前已形成集成电路、通讯设备、软件、电子元器件、新材料等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在湖北,武汉“光谷”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成为全国光电子产业最集中的区域。
当然也要看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人才问题。据报道,目前一些地方高技能人才缺口较大。再比如,创新能力问题。总的来看,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仍然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全球高技术产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明显增多,挑战也进一步凸显。一方面,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投资60亿元,高起点、高水平地组织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资48亿元,实施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工程。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突破战略高技术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的“瓶颈”,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发展受到来自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挤压,越来越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加快促进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引导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基地、一批跨国高技术企业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特征日益明显,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全球高技术产业正进入更加依靠创新的发展时期。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一定要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推进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着力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着力扭转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核心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后劲。
二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国际上,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采购倾斜来加强扶持是通行的做法。比如,美国每年要花几千亿美元采购本国的高技术产品。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着力加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将国产软件、计算机、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品纳入到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范围,扶持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
三是加强产业集聚。经验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加速发展。这些年厦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产业集聚的要求重点规划建设光电显示产业基地,在吸引产业人才、就近配套、降低成本等方面优势越来越明显,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实现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必须立足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产业集聚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加快产业向优势区域和主要中心城市的集聚,建设特色高技术产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完善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机制。人才竞争是高技术产业竞争的一个焦点。目前,很多国家都把人才培养与开发放在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首要地位,着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就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大对高水平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增强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国有高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激励政策。完善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制度,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奖励机制。发挥市场在高技术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人才向高技术企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