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科技撑起中国大“粮仓”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9月26日 15:07
  根据省农业厅提供的最新信息:今年我省夏粮生产连续4年总产、单产创历史新高,总产达589.7亿斤,比2006年增产25.1亿斤。按最低收购价计算,全省夏粮增产部分可使农民增加收入18亿元以上。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其中科技立了大功。”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薛跃说,与2003年相比,单产稳步提高,2006年迈上了750斤的新台阶,今年单产达到774.6斤,年均递增率达到5.01%,4年间单产提高了138.42斤。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和对国家的贡献均居全国首位。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增粮行动”,如选育引进推广粮食新品种,推广小麦精播半精播、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农业先进技术,基本实现了良种、良法相配套。目前全省小麦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良种对小麦增产的贡献率达40%以上。同时,我省实施科技入户行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农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据介绍,今年,我省夏粮生产在经历了暖冬、干旱、倒春寒、干热风、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后,再夺大丰收,为国家粮食安全又立新功,成为全国夏粮生产中的一大亮点。这一喜人成绩的背后,是我省农业部门创造性地开展田间管理。他们推行的抗灾麦播“四补一促”的技术措施和小麦条锈病“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被农业部在全国推广。
  科技含量的增加,让农民尝到了种粮增收的喜悦。正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所称赞的那样: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河南小麦品种品质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小麦生产已经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量增加、效益提高的路子,形成了优质与高产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生产与加工结合的良好局面。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