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蚌埠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工业投资逐步加大,2006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94亿元,是2002年的8.72亿元投资的7.33倍。在工业项目建设带动下,蚌埠市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精细化工产业增长优势继续保持。丰原集团通过年产3万吨柠檬酸及其钠盐、年产6万吨味精、年产1.2万吨膨化食品、年产6万吨花生油、年产32万吨燃料乙醇、丰原发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已经发展成为跨地区的大型企业,具有年360万吨农产品加工能力;八一化工股份公司立足集约发展,积极实施年产2.5万吨对酚综合利用、年产6万吨硝基氯化苯、年产1万吨对氨基苯酚等项目,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天润公司年产2万吨聚丙烯酰胺项目进展顺利,企业步入了新的发展空间;环球药业公司拖特罗定项目、年产3000万瓶盐酸川芎嗪氯化钠输液、那格列奈已竣工投产;安加生物公司年产3万吨生物氮素已建成投产,现在进行二期年产10万吨生物氮素建设。
专用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北泰汽配工业园498发动机实现竣工投产,刹车蹄(片)项目已经建成,现在正进行二期技术改造,制动器等项目正在协调推进,汽配产业园南园已经开工,铸造项目、锻造项目和覆盖件模具等项目正有序建设;昊方公司年产200万套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扩建项目已建成,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排头兵,现正在加紧筹备三期项目;合力叉车集团蚌埠液力机械厂年产20万米油缸、年产5万台变矩器项目厂房已建成投产,年产42万根油缸、7.7万台变矩器扩建项目业已启动,企业实力也将得到增强;安瑞科(蚌埠)压缩机有限公司扩建天然气加气站集成和新建制氮系统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蚌埠油箱公司年产30万套汽车油箱项目建成投产,企业规模得到扩大。
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势头不减。华益导电膜公司ITO导电膜五线、六线的建成,使导电膜玻璃产能居国内第一,公司成了全国重要的导电膜玻璃生产基地;依托中国建材集团国家级开发平台,凯盛公司玻璃、水泥、机电成套装备生产组装项目已建成投产,产业进一步延伸至玻璃装备制造业。凯盛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一期的超细硅酸锆、球形石英粉和高纯超细电熔氧化锆三个项目进展顺利,现正在规划二期项目;年产1万吨超宽幅光学玻璃板材等项目的建成,使盛世光学公司等一批专业公司成长壮大。重点项目建设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技术升级逐步加快,保持蚌埠了市全省唯一的浮法玻璃及其深加工制品的研发、生产基地地位。
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蚌埠卷烟厂“十五”技改全面完成,企业生产效率及规模进一步扩大,卷烟产业优势得到巩固;配套产业同步推进,金黄山凹版印刷公司关键设备技术更新项目和华丰烟卡、水松纸项目建成;纺织业因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迁移,发展势头强劲,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0户,2006年纺织服装业出口2427万美元,县、区纺织对全市纺织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瑞丰制衣等一批项目建成,怀远大宏纺织等一批中小纺织企业快速成长。
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建设加速推进。国电蚌埠电厂是蚌埠市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项目,今年2月26日电厂一期工程2×600MW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目前已完成投资8.01亿元;五河县秸秆发电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批准同意开展前期工作,固镇县秸秆发电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省发改委。普乐2MW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扩建成5MW的生产规模;福康电池公司年产858万支聚合锂电池项目建成投产;200吨碳纤维项目竣工,正在抓紧部分关键设备改造调试;应天新能源公司年产3200台太阳能发电装置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并建成小型太阳能试验电站一座,完成了位于内蒙古的数倍聚光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站的工程;亿多公司年产30万台液晶显示终端项目加速推进。
十六大以来,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壮大了蚌埠市工业经济产业规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使蚌埠市拥有了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产品,为蚌埠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