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打造长三角最大家电城 5年后产量达3千万台
文章来源:新安晚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1月14日 14:19
“环滁皆山也。”900多年前欧阳修在《醉翁亭记》的开篇名句,而今,滁州人将其改写成了“环滁皆家电也。”
让我们先看看这样一些排名:冰箱等产品的内胆生产国家标准,由滁州起草。
热泵热水器产品国家标准,由滁州起草。
德国投资的博西华制冷公司年产各类高档冰箱200万台,是安徽省最大的外资企业。
西门子在亚洲最大的生产中心已具雏形。
滁州有关领导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5年后滁州的家电年产量将超3000万台(这个数字是2005年位居全国家电三甲的安徽全省产量的1.5倍)。“五年计划”
滁州市的家电产业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家电产业成为滁州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国内和安徽省内家电制造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2006年,滁州市家电生产能力近1400万台。我们的彩电产量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冰箱占全省1/3,家用空调占全省10%。”滁州市的领导介绍说,“依据现有的条件和对未来的判断,我们提出要打造长三角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基地,建设家电城。”
滁州人大胆而又立足实际地提出了最大家电城的梦想:
5年后的滁州,家电产量达3000万台,形成年产1700万台彩电、700万台冰箱、340万台空调、中央空调60万冷吨、200万台洗衣机以及电子元器件等年产5000万只的综合生产能力,家电总产值超300亿元,成为中国重要的家电研发中心、制造基地。
凭啥做“老大”?
“内外的多重因素,给了滁州一个打造长三角最大家电城的好机遇。”
据介绍,目前家电生产厂家为降低制造成本,开始向内地省份的梯度转移加速,并逐渐形成安徽、重庆等几个新的家电产业生产基地。
“滁州家电产业具有产业基础好、产业配套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不高等优势,承接家电产业转移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在《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十一五”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建设家电工业走廊,形成全国家电研发中心,建成以滁州、合肥、芜湖为主的家电产业集群,是我省家电工业“十一五”发展的重要目标。“我省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滁州家电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机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凤凰涅槃”
“我们滁州的家电业曾有过辉煌,但改革的阵痛,使滁州陷入低谷,囿于机制、规模、管理、素质等因素,打造‘家电城’的梦想也一直无法实现。”滁州的领导说,1997年该市实行大规模改制,通过招商引资,用外资嫁接或剥离合资等方式,改造家电生产企业,迈出了实现梦想的关键一步。
滁州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面向市场走产学研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引领全市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广泛应用于冰箱等产品的真空成型机的生产厂家,全球共有4家,有3家在国外,一家就在滁州,即滁州装备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许多家电企业落户滁州不仅看中的是滁州的投资环境,看中的还有这里为家电企业发展提供配套设备的厂家。一个厂家在滁州的建设周期一般为35天,而在外地可能要100天。“国内很多地方如果上家电项目,都会到滁州采购。”滁州市委书记汪国才说:“大包干的功绩已载入史册。今天的滁州人民,必须弘扬敢闯敢试的大包干精神,在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长三角最大家电城,就是他们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