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超级稻有望亩产900公斤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1月19日 10:48
“今年在湖南20个县实施的‘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种三亩超级杂交稻,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有18个县达标,如果全国5年发展超级杂交水稻6000万亩,可产8000万亩的粮食,多养活3000万人。”在昨日下午举行的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上,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介绍了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
长沙水稻亩产潜力1500公斤
袁隆平说,我国三期超级稻育种计划都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期的产量指标是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已在2000年实现;第二期的指标是亩产800公斤,于2004年达标,现正在大力推广;第三期的指标是亩产900公斤,目前正在攻关中,现正在从形态改良、利用野生水稻的有利基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争取实现大面积示范片的产量达标。
“超级稻育种的成功,不仅可以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能为调整农业结构、农民致富创造条件。”袁隆平介绍,亩产900公斤并不是终点,根据长沙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超级稻的亩产潜力达1500公斤。
科技兴农成论坛焦点
昨日的论坛上,“科技兴农”成为发言者重点提及的内容。全国政协常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强调,现代农业必须具有商品性、科学性、集约性、产业性的特点。
“科技对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达40%。”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会长韩德乾说,农产品在市场表面上看是质量、价格的竞争,实质上是融于产品中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之争。他建议,湖南在农业产业化中要突出特色,“国际市场上,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不能拼规模和劳动生产率,而是要拼特色。湖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而且在超级稻和三倍体鲫鱼育种方面有世界一流的专家,应该在水稻和淡水鱼方面下功夫,做出特色。”
湖南两种米当选“金奖大米”
作为“稻博会”的重头戏,每年一度的稻博会“金奖大米”评选结果昨晚揭晓。湖南中天凯顺农业连锁有限公司的“宇田牌大米”、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的“沁园春牌大米”等两家湖南企业的品牌大米榜上有名。
第六届“稻博会”组委会委托国家农业部,对参评产品进行了理化性状检测分析,由国内从事稻米生产、科研、检测和推广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组,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优质米标准,对参评产品的理化品质、食味品质、市场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了15个“金奖大米”奖和11个“优质产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