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着力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1月22日 14:08
初冬的西藏,天高日暖,雪峰晶莹。云朵般的羊群,青藏铁路上的列车,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楼房,公路边漂亮舒适的农牧民新居……
记者在西藏采访时,耳闻目睹了这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如今,从拉萨到珠峰脚下,从雪域江南到藏东峡谷,从藏北草原到西部阿里,西藏自治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新的发展思路、向着新的目标、从新的起点上阔步前进。
打造一条流金淌银的经济带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这首名为《天路》的歌曲在神州大地广为传唱,展现了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前我们主要靠种青稞、小麦生活,现在青藏铁路全线修通了,我们就要靠铁路来致富。”紧邻拉萨火车西站的堆龙德庆县乃琼镇色玛村村委会主任尼玛告诉记者。
铁路的开通改变了色玛村这个传统农业村的经济走向。2006年秋天,村民们集资90万元,开办了第一家物流公司,不仅入股村民可以从公司盈利中分红,200多名村民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今年7月,青藏铁路上的第一批集装箱开始启运的时候,人们注意到,这些货物正是当雄生产的“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这些优质矿泉水通过“天路”运出高原,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市场。随后,野生核桃油、拉萨啤酒、牦牛奶产品等一大批西藏特色农副产品通过青藏铁路,纷纷进入各地市场。
记者了解到,青藏铁路的全线通车运营,从根本上提升了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西藏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自去年7月1日到今年上半年,青藏铁路完成货运量59.1万吨。青藏铁路运价吨公里0.12元,远低于公路吨公里0.27元的市场运价。
来自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数据,印证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291.01亿元,同比增长13.4%,是近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大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435元,同比增长172%,是多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拉萨市柳梧村是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火车站所在地。望着从村前穿过的列车,党支部书记达瓦次仁向村民介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话像专门对我们说的一样!”
“我们村子就是应该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路子!”达瓦次仁告诉记者,因火车站的修建和市里对柳梧新区的规划,世代以土地为生的村民,处于重新选择生产方式的关键时刻,他说:“党的十七大报告通俗易懂、关注民生,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今后我们要‘乘着火车’奔向全面小康。”
如今,青藏铁路已成为西藏人民的经济线、团结线、生态线、幸福线和致富线。
描绘一幅蓝天碧水的生态画卷
西藏让人感觉最美的是这里的蓝天、碧水、青山。
为了保护好这片我国最清洁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摆上突出的战略位置。2001年,西藏启动了规模最大的生态环境保护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此后20余年,西藏将投入227亿元,建设160个项目,加强对现有草场、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切实保护好西藏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表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态度———经济的发展绝不会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在招商引资中,只要是污染环境的项目,再大再好,也决不允许进入西藏!”
在西藏的企业也高度自觉地重视环境保护。11月9日,记者来到山南地区桑日县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这就是水泥厂?高耸的烟囱几乎看不到烟雾排放,不会停产了吧?”看着一脸疑惑的我们,公司副总经理倪卫东说:“在西藏的企业不仅要创生产效益,更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司的首要任务。”倪卫东介绍,在环保方面,公司严格执行“三同时、三同步、三优先”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保设施运行执行“三同步”制度,即环保设施必须与生产主机同步运行、同步维护、同步检修。环保设施改造、检修、整改执行“三优先”制度,即资金落实优先、材料供应优先、人员安排优先。
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后,天堑变通途,慕名来西藏旅游的游客成倍增长,想来西藏投资矿业的企业大增,这在有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西藏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避免矿业开发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西藏为采矿业制定了严格的环保门槛。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企业在矿产资源勘查阶段时,就应该有环保规划和方案,并需经环保部门的审核。
西藏自治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实施生态安全保障战略方面,要整体推进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地处藏东南的工布江达县,群山环抱,河流蜿蜒,素有“西藏江南”的美誉。坐落在深山里的村村寨寨,正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开展调研工作的联系点。在这里,我们遇上了正在农家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张庆黎书记。他告诉记者:“这次自治区党委组织万名干部下基层,进村入户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是自治区党委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一定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传达到老百姓当中去,把农牧区的实情摸清楚,把群众的呼声带上来,把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起基层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把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真正做到亲民为民富民。”
在采访中,很多农牧民群众向记者说起自治区党委、政府为他们办的实事:截至今年6月底,西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3801家,参保人数172818人;农牧区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覆盖了农牧区,今年救助标准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8000元,西藏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由原来的年人均1300元提高为1500元;从2006年初,西藏开始实施以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和农房改造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使西藏80%共100多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住房……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唐加乡卓村党支部书记土旦告诉记者,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村里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用上了电视、电话等现代化设备,每户都有人在外面务工,收入也有了保障,大家的日子是真正变好了,这都要感谢共产党。
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巴河镇致富能手次旺兴奋地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有关富民政策,让农牧民对今后的好生活更是充满了信心。”
为加快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自治区政府把重点工程建设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据了解,作为拉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今年1至9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8.23亿元,同比增长17.6%。拉萨啤酒、甘露藏药、奇正藏药、高争水泥、雪域地毯、圣鹿食用植物油等一批特色产品发展势头良好,进一步走向区外。5100矿泉水已具备了年产3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铁路动车组专供饮用水,并通过青藏铁路销往各地。这些都为西藏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欣喜地了解到,西藏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战略,发展壮大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西藏特色的产业,为建设全面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农牧民都过上好日子。
党的十七大精神如吹拂大地的春风,为雪域高原带来了新的希望。西藏自治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努力建设一个稳定的西藏、发展的西藏、和谐的西藏,共同谱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