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构建“五纵一横”创新网络 建设创新型安徽
文章来源:安徽商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1月28日 14:21
省科技厅厅长徐根应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七大强调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些表述前所未有地突出了科技创新的首位度和贡献度。“学习和落实十七大精神,对安徽科技发展来说,我们将积极创造科技创新环境,向科技对经济贡献率提更高要求,建设一个创新型安徽。”
安徽人已达成自主创新共识
安徽商报:安徽的省会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在全国都提倡自主创新的情况下,您认为安徽有哪些优势?
徐根应:首先,科技在安徽的首位度的表现是相当明显的,省委、省政府非常关心科技发展,曾多次组织专项调研,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指导科技工作;其次,安徽目前经济的发展,企业已具备自主创新的条件和能力;安徽是较早提倡自主创新的省份,我们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因此,人们在建设过程中思想上形成的共识也给科技创新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近两年来奇瑞迅速成长的例子,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自主创新创造的价值。
科技不再是“明天的晚餐”
安徽商报:合肥高校科研院所众多,每年产生的科技成果有100多个,但能在本地转化的却很少。在未来的工作中,我省将有哪些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徐根应:以往科技界对于科学技术有“高精尖”情结,在纵向上追求水平,以论文衡量科学成果高低,认为科技是“明天的晚餐”,只有在未来才发挥作用,而实用性偏少,致使科技有效转化少,对经济贡献率低;现在大家认识到科技不要虚的,能给人民切切实实创造财富的才是“引领潮流的科技”。我想下面几组数字能充分说明我省近几年来在科技方面的发展:2006年我省科技型企业是“十五”时期的总和;全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开发项目年均增长30%以上,新产品开发数位居中部省份第一位,有效促进了汽车、工程机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近30%,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03年的739亿增加到今年有望突破的2000亿元;全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入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2003年的全国第20位上升到第15和14位;科技成果转化成交合同额目前已达到一年20多亿元,由2003年的全国19位上升到第15位。2006年我省技术合同输出省外10.11亿元,省外输入我省合同成交额11.23亿元,技术市场连续4年“流进大于流出”,科技成果不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数字说明了一个问题——安徽近几年在科技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科技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安徽商报:科学技术现在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我省科技工作将怎样进一步深入?
徐根应:下一步,我省将把科技工作定位为主战场,构建“五纵一横”区域创新网络。也就是在建设行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等五条纵向网络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条横向的信息共享网络,使各种创新资源实现汇聚,科学仪器设备得到共享,创新信息得以交流,从而形成纵向延伸、横向联合、覆盖全省、扁平化运作的创新网络。在这个庞大的创新网络中,企业是主体和核心力量,高校、科研院所是重要支撑力量,而体制机制创新则是保障。我省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0~15家规模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组织专家对企业技术进步进行深度调研,凝练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项目,支持参与国家层面竞争,着力培育创新典型;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电器等先进制造业和材料、化工、煤电等传统优势产业中选择一批骨干企业,支持建设研发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开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推进一批加工技术转让与推广;在粮油、畜禽、奶业等优势产业领域,支持建设4~5个企业研发机构。
科技不一定会立竿见影地影响经济,但今天科技发展,明天经济跨越步伐将更大,科技要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新的增长点,我对安徽走创新崛起之路有信心,十七大召开后,各省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我们要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观念,让安徽自主创新步伐迈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