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大建设,打通合肥“大动脉”
文章来源:江淮晨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12日 11:23
      “十一五” 前两年,“大建设”,无疑是合肥这个城市最热血沸腾的举动。
      224亿元打造“新路网”
      合肥市建委透露,预计到2008年春节前,总长约44.4公里的18个路桥项目将相继竣工或通车。春节期间,市民出行将更便利。
      据统计,2006、2007两年,合肥市共安排新建扩建道路211条,总长约406公里,桥梁90座,市政建设总投入224亿元。截至目前,已相继开工路桥项目174个,其中已建成通车道路120条,总长约215公里,在建道路54条,总长约102公里。
      在内部路网完善的同时,合肥在中部乃至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宁西铁路和沪汉蓉高速铁路合肥段进展顺利,312国道大龙段“4改8”工程正在进行,合肥7条出入口道路改造已启动,新桥国际机场近期开工,合肥内外呼应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中。
      合肥开始“通江达海”
      滨湖新区,无疑是目前合肥“大建设”最强劲的音符。
      目前3.5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区启动区初见形象,区内11条道路已具备通行条件,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区的全长12公里的徽州大道和BRT快速公交投入使用,拥有3000张床位的三级特等医院、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商贸、旅游、换乘中心、写字楼等一批项目已陆续进区建设。
      随着启动区建设的成熟,滨湖拓展区和沿湖区的建设也即将启动,这片吸引合肥市民和国内外投资客无数目光的热土,成就了合肥“通江达海”的梦想。全城治水提升人居环境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累计投入近30亿元,先后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1座中水处理厂、565公里污水管道和14座污水泵站。
      如今,合肥市污水处理量53.5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
      根据计划,合肥市今年将启动南淝河以及其主要支流的治污,未来,南淝河等市区河道将不再直接受纳污水。合肥市也将配套建设一批小型污水处理厂,今年新开工污水治理项目增加投入16.75亿元,力争“十一五”末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此外,河道整治与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将同步进行,其中河道整治以南淝河等市区河道不再直接受纳污水为总体目标。
      “合肥记录”世人瞩目
      “大建设”,创造了合肥城建史上的诸多第一:第一座高架桥-金寨路高架;第一条最长最宽的道路-徽州大道;第一座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怀宁路大桥;第一次建设数量最多的桥梁-90座桥梁……
      这两年来,合肥在城建领域的诸多创举,也让国内建设领域同行震惊。2006年竣工或具备通车条件的道路中,平均每条道路拆迁仅用40天,建设期平均180天,道路拆迁成本由以往的每平方米2500元下降到900元。
      随着“大建设”的推进,合肥市城市发展框架已经拉开,一个滨湖大城市的格局已初步展现在市民面前。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