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部城市群经济比较:皖江城市带增速中部居二
文章来源:安徽商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19日 15:39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最近发布的中部城市群经济比较研究显示:皖江城市带增速中部居二
      以去年4月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为标志,2006年被学界视为中部崛起的政策元年。在10号文件中,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四个城市群,正式进入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视野。作为“国”字号城市群,我省皖江城市带一年来的发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速中部居二,但综合水平居于末位。
      经济增速中部居二
      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一份名为《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的文章,于本月上旬发布于国家统计局网站,这也是继去年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四个城市群,正式列入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一年多以后,权威部门从统计角度发布的一份重要研究文章。
      据该研究文章主持人、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区域处处长乔华女士昨日向记者介绍,该项研究通过建立一套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五个方面,对中部四大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记者仔细阅读该项研究文章发现,我省皖江城市带虽尚未有指标位居中部首位,但在一些颇为关键的指标上,位居中部前列。其中,在GDP增长速度指标上,皖江城市带居第二位,仅次于中原城市群;从投资来看,皖江城市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也居第二位,仅次于中原城市群,这些因素都有力地拉动了经济规模与实力的成长。值得关注的是,从人均科技教育投入指标看,皖江城市带同样也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城市圈;在通讯设施方面,皖江城市带拥有固定电话数为25.35户/百人,仅次于中原城市群,这些指标也显示了皖江城市带的内在生长潜力。
      省会、皖江一体化
      皖江城市带最早的雏形,与我省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皖江开发”战略带动有关,其中,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4个核心城市,现已在安徽经济中处于第一方阵的地位。但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中部四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位居第一位,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分列二、三位,皖江城市带位居末位。
      该项研究认为,皖江城市带在城市规模上劣势明显,特别是因为不包括省会城市合肥,首位城市或经济增长极规模较小。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皖江城市带中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安庆市,仅为武汉市的1/5。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明显缺少省会的“发动机”。对此,该项研究主持人乔华女士认为,城市群是长期发展战略,目前皖江城市带仍具有不少的发展潜力与优势,其最大的特点是沿江通海、居中靠东,与长三角对接,是中部地区最靠近沿海的地区。
      “但若能与省会合肥连成一体,则将可以实现更大的带动作用”,乔华女士的观点与我省目前的发展思路也不谋而合。据日前参加省会经济圈规划评审的多位专家介绍,省会经济圈未来最终要与皖江城市带连成一体,此既为“国”字号的皖江城市带带来有力的增长极,也为省会经济圈找到了通江达海的出口。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