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着力改革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武汉铁路局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纪实(上)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7年12月28日 14:57
    近年来,武汉铁路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构建和谐铁路窗口取得成效。
    武汉铁路局是在铁路体制改革中于2005年3月18日新成立的,本身就是铁路改革的一个窗口;从其在全国铁路发展中的位置和功能来看,它又是铁路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窗口:它地处华中腹地、全国路网中心,贯通南北、承东启西,辖区线路总延展长6393公里,连接湖北、河南、湖南、江西、陕西、安徽中部6省,位置、功能十分重要;两年多来,武汉铁路局不辱使命,勇于创新,以不凡的业绩构建了和谐铁路一个引人注目的窗口:客货运输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装备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日益规范高效,干部职工精神面貌蓬勃向上,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上升,发展的潜力不断显现:2007年1月至10月,旅客发送人、货物发送吨、运输收入分别完成4461.2万人、8104.3万吨、82.9亿元,同比增长5.2%、9.7%、9.8%。今年9月,武汉铁路局荣列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97名、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66名、铁路运输及辅助服务业第9名。
    窗口建设如何上台阶?武汉铁路局局长余卓民、党委书记张友松回答记者,主要靠的是积极推进思路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一系列创新。
    思路发动,明确新的责任与目标。武汉铁路局成立伊始,路局领导班子就在全局上下掀起了一场如何“建设新武铁,实现大跨越”的讨论,在责任与目标上形成了共识: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必须做大做强,服务全路,造福社会,兴旺企业,富裕职工;必须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开局,高水平推进;必须紧拧发展铁路运输生产力的“发条”,为中部崛起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撑,走创新发展之路,力争一年起好步、二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四年大发展、五年创先进,把武汉铁路局建设成为运能基本适应、安全持续稳定、服务质量优质、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严谨科学、企业内部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铁路局。
    机制驱动,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架构和人员队伍,是武汉铁路局成立后的一个大动作。随着铁路生产力的发展,铁路基层站段生产力布局分散、机构人员臃肿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铁路管理效能的提高。 
    为此,武汉铁路局开展了运输站段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内设机构、生产资源和劳动组织整合工作。整合后,全局运输站段由建局初的41个调整到30个,车间由360个调整到204个,工班由4694个调整到2246个;局调度所生产调度岗位由原55个调整为34个,人员由原387人减少为278人;全局生产、服务定员减少13.9%。整合后,全局人均劳动效率提高了8.1%,机车中修、小辅修台位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和58.5%,客车、货车段修台位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6%和18%。
    与此同时,该局在全局范围内整合干部资源配置,优化了路局、站段两级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一大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特长的干部进入各级专业管理岗位;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在全局上下叫响“排查不落实的事、狠抓不落实的人”的理念,并建立相应的干部问责机制,先后有几名局机关部门和站段负责人因工作不落实受到降职或纪律处分。2007年7月13日,该局又全面推行增强履职意识的新举措————干部逐级述职工作制度,让每个干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评议,起到了“洗礼、定位、画像、指路、暖心”的作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
    该局还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采取“托低、扩中、限高”措施,将收入增幅重点向生产一线倾斜,向脏、累、险岗位倾斜,提高一线职工收入,扩大中间收入群体,限制管理人员收入增长。同时,着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利用1个月时间对局管内生产一线的旱厕进行全面改造;为职工新建标准间公寓;为岗点配齐空调、微波炉等设施,大力整治职工食堂、浴室。这些举措体现了该局“以人为本”的生产管理理念,充分调动了基层单位和一线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科技带动,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保障能力。铁路部门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新技术、新装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以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为标志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配置水平迅速提升,客车以高速度、上档次、人性化为主攻方向,货车以重载、提速和高可靠性为重点,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新突破。2007年4月18日,最高时速达25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在该局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前,该局将有100台当前我国最先进的HXD3型大功率机车投入运营,执行6000吨重载列车的牵引任务。经过第六次大提速,该局主要干线线路、桥隧、电气化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管内的京广线孟庙至遂平间建成了时速250公里既有线提速区段,孟庙至长台关、信阳至陈家河段和武九线建成时速200公里提速线路。全局无缝线路延展长度达到3656公里,占延展长度57.2%。管内的京广、京九、武九等主要干线实现了全立交、全封闭,各干线车站大量采用了微机联锁设备和微机监测系统,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和通过能力。
    该局还全面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先后建成并投入运用了列车预确报、调度综合管理、客票发售与预订、货运营销与计划编制等各类信息系统,形成了路局与70多个基层单位、335个车间、工区,500多个生产和办公网点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通讯,极大地提升了全局信息化管理水平。路局CTC运输调度集中指挥系统告别了原来“一部电话机、一支红蓝笔、一个三角板、一张运行图”的调度指挥方式,使列车指挥安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和谐铁路建设。武汉铁路局坚持政治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创建出独具特色的政治工作“16544”思路和新格局,即:以“建设新武铁、实现大跨越”为主题;突出六大工程建设;建立责任、运作、创新、考核、保障五个机制;推进指导思想由围绕型向融入型转变、工作方式由被动执行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工作机构由大而全向精干高效转变、工作队伍由单一型向一专多能复合型转变;实现四大目标:安全武铁、效益武铁、和谐武铁、诚信武铁。该局党委从企业党组织的属性和定位出发,率先实行了局、站段、车间三级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和任职模式,从体制上保证了党组织更有效、更便捷地参与重大问题决策。该局还创造性地推出政治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将企业政治工作过程与结果、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把确保运输安全、完成经营任务、维护稳定作为检验党内活动和党建工作的一个根本标准,进一步增强了政治工作实效。2006年4月,铁道部党组在武汉铁路局召开现场会,向全国铁路推广武汉铁路局党建工作创新的经验。
    该局注重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整合活动。该局坚持开展全局性的大合唱文艺演出、体育运动会、“爱我武铁、确保安全”巡回宣讲报告等大型活动,加强了局管内各地区干部职工的沟通与融合。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