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月2日 10:01
在中原大地采访,记者欣喜地看到:通过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河南终于跨进了新兴工业大省的行列。河南省发改委提供的数字表明:2003至2006年,河南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7.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个百分点,2007年增速预计在19%左右;2006年,河南省工业增加值达到60312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2002年的第6位上升到目前的第5位,跻身全国工业大省第一方阵,稳居中西部各省首位;2007年全年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5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4.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在2002年的184亿元基础上于200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2007年将达到1800亿元以上,比2006年增长65%左右。
采访中,报捷的锣鼓又频频敲响:工业反哺农业,河南的传统农业也正在向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大道上迅跑。2007年,“中原粮仓”又登“丰收榜”,全省粮食总产再次突破1000亿斤,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认清省情 科学决策
在河南采访,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原崛起!
河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冠以“厚重”二字,河南当之无愧。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中原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河南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全省9800万人的福祉,关系到中部地区的崛起,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把握省情,科学决策,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努力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
农业在中部以及全国的地位非常重要,但从中部地区本身的经济发展支柱看,单纯发展农业肯定行不通。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
实现工业化的路子怎么走?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胡五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认识自己,把握省情,是科学决策的关键和基础。
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同时,河南也是全国矿产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这为河南发展工业尤其是食品加工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我们要紧紧扭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坚持用新思想谋划新发展,用新体制激发新活力,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产业营造新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使工业成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强大筋骨。
河南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他们依托现有基础,挖掘内在潜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利用粮食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的优势,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利用矿产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加强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再生资源,突出抓好食品、煤化工、铝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纺织、装备等六大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指导这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六大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接近55%,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一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方便面、速冻食品、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居全国第一,大中型拖拉机、卷烟、味精、铝材产量居全国第二,原煤、纱产量居全国第三。食品工业销售收入2006年达到1970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
发挥优势 真抓实干
为印证河南工业化发展的成果,记者到了工业相对落后的驻马店市去采访。
驻马店是河南经济较为落后的黄(河)淮(河)流域四市之一,但同时又是国家和河南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省八分之一,油料总产居全省首位。为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黄淮四市要依托农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在去驻马店市遂平县益康面粉有限公司的路上,记者看到,107国道两侧,矗立着一排排漂亮整齐的标准化厂房。驻马店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你看到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现在,全市各县区已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的达20万平方米,入驻项目625个,累计投资达140亿元,实现利税176亿元。
在益康公司现代化的等级面粉生产线,从原粮接收一直到产品存储,每一个过程都处在自动化、程序化的控制之中。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文渊告诉记者,公司拥有三条这样的生产线,依托着豫南优质小麦主产区这个优势,日处理小麦1000吨,成为顶益(康师傅)企业和统一企业的常年定点优秀供应商。在产品陈列室,李文渊指着琳琅满目的各式挂面说,为了扩大市场,公司去年又建成投产一条日产60吨精品挂面的全自动生产线,产品已摆上全国各地居民的餐桌。
驻马店所见所闻使记者振奋,省发改委工业处副处长郜义说,如果你去双汇、华英、思念、三全、白象等大型龙头食品企业看看,心情一定会更振奋。他介绍,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河南省充分发挥农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食品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正在由粮食输出大省向食品输出大省转变。统计数字表明;河南食品工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在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中位列第一;粮食加工规模和畜禽加工规模全国第一;方便面、饼干、速冻食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舞钢市山清水秀,直叫人疑处江南。市长王新伟介绍情况出语不凡:“实现新的更高,大的更壮,小的更绿,看得更远,是舞钢市提速新兴工业化进程的抉择。”他提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改性木质素,使记者为之一振,立即驱车前往采访。
舞钢市海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领记者参观了生产线。这家公司是一家以麦草为原料的造纸企业。但在这里却没有看到制浆造纸污水的排污口。李峰领记者来到一台设备前,记者看到,粉碎后的麦秸在这里浆水分流各自进入下一个流程。李峰介绍,浆水在这里分流后,污水经过一系列处理,最终就变成了粉状的改性木质素。这项完全自主研发的具有创新性、居国内领先水平的“麦草清洁制浆技术”变废为宝,彻底解决了草浆造纸污染治理与经济效益的突出矛盾,实现了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
谋划长远 超前调控
对于河南省工业的发展,省发改委副主任胡五岳介绍说:坚持谋划长远,超前科学调控。他介绍说:省委、 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的思路,把握住了宏观调控带来的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是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进行超前调控,制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在全国率先淘汰了一批落后电解铝产能,严格限制10万吨以下电解铝企业发展,使全省电解铝行业在全国保持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河南省电解铝行业单厂平均产能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300千安以上预焙槽占60%,企业平均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自2003年开始,通过上大压小方式建设了一批日产5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提高到72%以上,水泥行业技术装备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是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建设,加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清理力度,为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空间。近五年来,全省累计关闭小煤矿1036个、小铝土矿92个,关闭取缔污染企业5000多家,压缩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5500多万吨,钢铁落后产能476万吨,较好地抑制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工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三是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机遇,适时调整投资重点,借助国家的支持乘势而上,着力推进一批规模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环境污染少、能够带动本地区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
在中原大地上,河南省广大干部群众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高举旗帜,意气风发,正继续谱写着科学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