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福建漳州着力打造现代化港口城市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月7日 09:54
    福建省漳州市近年来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战略,着力建设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取得显著成效。
    漳州市位于厦门和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冲,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漳州海岸线680多公里,可供直接利用的浅海滩涂、内陆水域面积达180万亩。漳州市委书记刘可清说,漳州市将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发展的重要机遇,发挥港口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构建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体系。一是港口码头建设。漳州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让有限的岸线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他们推进码头建设,完善配套锚地、航道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各港区设施配套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货物通畅能力,不断扩张港口货物吞吐量。目前市内的东山港区和招银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7个。二是周边交通快速干道建设。漳州市加快高速公路、国道、省级干线建设,加快建设厦深、龙厦铁路漳州段,配套建设招银、古雷、东山三个港区铁路支线,规划建设连接港区的沿海大通道。推动厦漳跨海大桥建设,规划建设与厦门对接的城际轻轨铁路,扩大港口辐射范围。
    以港口为依托,培育壮大临港产业。2006年漳州市临港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港口吞吐量达到2241万吨,华阳电业、灿坤家电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利用港口优势,漳州还将建成钢铁基地、汽车生产基地、电子生产基地、运动器材生产基地、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以及造船基地。
    加快港口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漳州加快厦门湾和东山湾港口开发建设,形成沿海岸线向外海延伸、向内陆拓展的发展格局,通过港口催生城市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以港带城、以城促港、港城互动的路子。
    2007年前9个月,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速度、效益、质量的统一,经济运行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33%以上的增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8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49元,增长15%。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