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内河航道及港口远景规划示意图 张衍荣制作
长江,从雪山中一路走来,在“七省通衢”的江西留下了156公里的干线;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逶迤曲折,经鄱阳湖,汇入长江,共同组成赣鄱大地水路运输的交通大通道——“十五”以来,江西省水运干支线并举,航道、港口并重:
航道,全面改善通航条件;
港口,重点建设九江、南昌两个全国主要港口和赣江中游港口群。
在构筑现代化交通大格局中,“襟三江而带五湖”的江西,水、陆、空协调推进,加快构筑以水运主通道长江干线江西段,赣江、信江为骨架的“两横一纵”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152公里岸线沿江大开发如火如荼,重点建设九江、南昌两个全国主要港口,“十五”水运事业实现五大历史性突破
【亮点】2007年10月30日,随着一声开工令,九江港的核心港区——城西港区一期工程以及沿江20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迈出了与上海洋山港成功对接的第一步。以此为契机,我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九江,正式启动了152公里岸线的沿江大开发。
作为综合运输的枢纽和现代物流的重要节点,港口在发展水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策应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的发展,江西省以九江、南昌两个港口为建设重点,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沿江开发,港口先行。
九江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以九江港为中心,区域性重要港口——瑞昌港、彭泽港为两翼,重点改造、挖潜、整合及规划建设3大港口的10个港区,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及汽车滚装等货种为主,以物流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为方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长江中游综合运输核心枢纽港口。
南昌港——在建成国际集装箱专用码头的基础上,计划2008年开工建设白水湖综合码头,每年可新增7万标箱、35万吨港口吞吐能力。
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以城西港区为突破口,对全省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九江港,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主通道与京九铁路、赣江水运的交汇处的九江港,上联武汉、重庆,下联南京、上海,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未来的九江港,将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港、长江中游新兴的集装箱喂给港、江西省沿江开发的工业港。它的加快建设,对提升江西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提高全省对外开放整体水平等,意义十分重要。
长江九江段沿江开发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对水运需求的激增。“十五”以来,随着开放型经济的迅猛发展,红土地上的水运事业实现了五大历史性突破:
港航基本建设投资突破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5.77倍;
船舶运力发展突破百万吨,是2000年末的2.59倍;
河流货运量突破1亿吨,是2000年的9.02倍;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是2000年的7.45倍;
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远景】到2010年前,江西全省港口的发展重点是九江港和南昌港,以及瑞昌、吉安、樟树、新干四个重要港口,初步形成集装箱运输、煤炭、矿石、通用散杂货等专业化运输系统;新增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1936万吨,年集装箱吞吐能力58万标箱;主要航区的支持保障系统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运力结构明显改善,运输效益显著提高。
构筑“两横一纵”内河航运体系,航道建设实现高等级航道零的突破,推动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亮点】这是江西实现高等级航道“零的突破”的日子——2004年12月31日,江西省首条高等级航道——南昌至湖口三级航道整治工程交工验收。这条投资1.37亿元、全长156公里的高等级航道的投入使用,开创了江西航道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3年来,在这条全长156公里的高等级航道上,每天有500多艘运砂船来往穿梭,千吨级船舶畅行无阻;砂石、钢材、水泥、石油等大宗货物以及农副产品,通过这条航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南昌至湖口三级航道,是江西水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结出的硕果。“十五”期间,江西省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航道建设速度,使航道等级落后的状况得以大大改善:
完成航道建设投资6.4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215%;
整治赣江航道399公里,新增三级航道156公里、五级航道243公里;
通航河流达101条,航道里程达5716公里,居全国第八,其中三级以上的高等级航道共312公里。
航道等级的提高,大大提高了通航能力,并推动全省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进入“十一五”,江西省致力于全面改善赣江、信江、赣江东河等航道的通航条件,航道建设总投资将达32亿元。目前,一批航道建设项目正加紧实施——
在赣江,樟树至南昌94公里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已交工验收,全省高等级航道达到406公里。此外,南昌至湖口156公里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投资22亿元的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计划2008年开工建设。
在信江,按三级航道标准,实施双港至褚溪河口88公里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双港枢纽工程,使信江虎山嘴至双港59公里、乐安河鸣山至乐安村46公里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并改善昌江凰岗以下51公里航道通航条件。
在赣江东河,南昌至瓢山航道整治工程即将开工,航道等级将由六级提高到四级。
与此同时,为提高水上应急救援能力,投资1亿元的省水上搜救中心已于2007年12月初开工建设,鄱阳湖水上搜救分中心即将开工。
“黄金水道”,让江西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远景】加快构筑以水运主通道长江干线江西段、赣江、信江为骨架(“两横一纵”),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港航船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到2010年,实现全省新增二级航道156公里、三级航道287公里、四级航道87公里,全省三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599公里,初步形成全省内河骨干航道体系。
【声音】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萍:“十五”以来,长江水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沿江各省市纷纷加快了沿江开发的步伐,沿江经济带正在逐渐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作为江西独享长江岸线资源的九江,正在发挥这一独特的核心优势,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沿江开发,坚持以大格局定位、大产业支撑、大腹地依托、大投入带动,大力发展临江工业,着力打造新型工业重镇、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胜地和开放港口城市,朝着建设长江沿岸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迈进,形成江西又一重要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