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调整产业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月21日 15:35
湖北省十堰市坚持“生态优先原则”,让生态立市与工业兴市双轮驱动,出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好势头。2007年十堰市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财政收入增长18.1%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实现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全年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51天,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
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汉江横贯全境,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所列的22个限制开发区域之一。市委书记赵斌说:“按照国家和湖北省对十堰地区的功能定位,我们要以生态环保为底线,以资源集约利用为重点,生态立市与工业兴市并重,靠两条腿走路,让青山绿水变成山区农民致富的源泉,实现经济和环保双赢。”
十堰市因车而建,汽车工业曾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的79%。近年来,该市坚持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旅游、水电、生物医药、有机农业,降低单一产业的结构性风险。十堰市市长陈天会介绍,目前地方汽车工业占全市汽车工业比重由5年前的22.7%提高到34.7%,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4%提高到42%。如今,“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已成为十堰三大品牌。2007年,水电、旅游、绿色食品产业增加值达到44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十堰一手抓服务“东风”,一手抓地方企业发展,培植了一批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扶持了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007年,在争取东风ZD30发动机等重大项目落户的同时,又以东风商用车为主体,以重点零部件企业为骨干,大力培育汽车产业集群,构建地方整车与零部件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如今,该市22家生产企业已形成年产5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通过自主创新,改造老企业,一批新兴产业在十堰脱颖而出。2007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0.1亿元,同比增长46.9%,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90项。技术创新直接为十堰医药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橡胶制品等新产业增产17亿元,以水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地方工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
以山水资源为依托,十堰“绿色产业”发展迅速。目前,该市已建电站166处,装机总量达182.4万千瓦,成为湖北第二大水电基地。3年来,该市投资3亿多元改善旅游环境,大打“武当牌”、“水都牌”,旅游产业获得突破性发展。2007年游客达7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1.6亿元。该市发展特色产业基地350万亩,去年实现增加值33.5亿元,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不足20%提高到45.5%。
为减少环境污染源,2007年6月,全市69家黄姜加工企业全部被关停,每年将减少工业产值14亿元,税收也损失4500万元。但这一举措每年可减少280万吨废水和5万吨废渣。
十堰市大力治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目前,十堰市纳入规划的17个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全部启动;全市共投资1.2亿元,综合治理小流域110条。十堰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8.9%;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23%;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为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