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重镇陕西省铜川市—一个上世纪90年代污染严重的城市,今日已是天蓝、水清、草木葱葱。铜川市市长冯新柱告诉记者,这主要得益于该市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引进和实施项目,积极探索煤—电—铝—粉煤灰—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的循环经济新模式。 “2007年铜川水泥生产能力已从开始上大关小、治理水泥粉尘污染的2003年的400万吨提高到1100万吨,但粉尘年排放量却减少了24万吨。”冯新柱说,“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加大攻坚力度,科学引进项目,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 据介绍,铜川市在项目引进中,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坚决做到浪费资源能源的项目不上,污染环境的项目不上,严把项目准入关,先后将多个违规项目拒之门外,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近三年来,铜川市已成功引进项目521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华能铜川电厂、铜川铝业环保节能降耗技改项目、秦岭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均采用国内领先的新工艺技术,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在环保方面实现了达标排放。据测算,实施技改后的240千伏安新线吨铝电耗14500千瓦时,比全国先进水平还低171千瓦时,生产效率提高10倍,污染物排放降低50%,消除了烟尘污染;新上的大型水泥熟料生产线吨熟料烧成能耗105公斤标煤,比立窑生产线节约20公斤,一条日产5000吨生产线每年可节约标煤36万吨。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既加快了铜川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新兴产业得到培育发展,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出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以煤发电、用电炼铝、粉煤灰用作水泥原料、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具规模,铜川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三年位居陕西省前列。 冯新柱还告诉记者,2008年,铜川将继续加快重点节能项目建设步伐,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启动4条水泥窑尾余热利用项目,促进煤层气、油母页岩、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铜川市正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循环经济投资机制。同时,铜川市还将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利用多种形式,加大节能环保宣传力度,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节约资源能源、爱护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