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采访札记 点面结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新突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月22日 09:40
    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环渤海地区再度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人们相信,这是环渤海地区实现资源整合、快速崛起的一个契机。
    东部沿海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以深圳特区建设为突破口的珠三角地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先后实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整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使对外开放呈现出从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龙头带动全局的崭新格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已经找到各自的发展模式和合作路径,开始了合力基础上的整体提升。  
    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被公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潜力巨大。统计资料显示,环渤海经济圈2003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长三角的453%,比珠三角也要低10%。这与环渤海地区长期缺少一个强劲的经济“龙头”不无关系。
    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利于其充分利用已有的全方位优势,全面整合区域内生产要素资源,加快实现优势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以带动环渤海地区经济腾飞。
    和深圳对于珠三角经济带、上海浦东对于长三角经济带的战略牵引作用一样,以港口为依托的天津滨海新区带动环渤海发展拥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在这里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天津港,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十强,进出口货物70%以上来自三北地区。滨海新区内的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保税通道,进出区货物总值中60%以上是外省市创造的。  
    ——滨海新区经过10多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聚集效应逐渐显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服务作用日益增强。有关数据显示,10多年来,滨海新区与30个省区市签订经济合作协议2000多项,吸引内资177亿元,全国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优势比较突出的电子信息、石化、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现有各类国家和省市级科研机构42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49家和博士后工作站35个,以及大批高级人才,具备了服务区域经济的基础和能力。
    ……
    在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时,人们就对它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寄予了厚望。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内陆腹地广阔,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面向东北亚,把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
    可以想象,天津滨海新区肩负重担,先行先试,必将创造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