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聚集创新能量 推进科学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月22日 09:42
    进入2008年,北京工作、家住天津的郭利峰心里有一种暗暗的期盼。
    “我每周回家,不论坐火车还是大巴,路上总要花掉两三个小时。”望着远处锃亮的铁轨静静地卧在崭新的路基上,郭利峰的喜悦溢于言表,“今年京津城际列车就要开通啦,听说全程运行只需要30分钟,最小行车间隔才3分钟!”
    短短一条铁路线,拉近京津两座城。其实不仅京津两市,放眼望去,环渤海区域城市间频频牵手,互动密切。而在这中间,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正日益成为重要的“向心力”。
    2006年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天津滨海新区就被专家认为是环渤海地区理所当然的经济“龙头”。目前,滨海新区先后与河北省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黄骅市、秦皇岛市及山东省潍坊市、滨州市签订了经济合作协议书,区域内的互动越来越多。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苟利军说,“我们要按照国家的部署,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通过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先行先试”已成为滨海新区自身跨越式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滨海新区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醒目的词汇。
    体制改革先行一步
    金融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将成为滨海新区最大的“看点”。渤海银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
    2007年11月,一直引人关注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成立10个月后向外公布了第一单投资:入股国内最大的石油套管生产企业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双方协议,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约15亿元,受让天津钢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的天津钢管集团部分股权。此后不久,该基金第二笔高达10亿元的投资也锁定对象。
    分析人士认为,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的第一单投资实现了金融资本和重点产业的强强联合,在滨海新区乃至全国都有突破性的意义。
    滨海新区在获批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国务院明确提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可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在有利于土地节约利用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滨海新区可创新土地管理方式,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有分析认为,金融改革和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将成为滨海新区最大的“看点”。
    拿金融创新来说,一项重要的表现是资本市场上金融产品的数量及活跃程度。作为国内第一支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为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渤海产业基金的推出,从制度安排上为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开拓一个通道,可以吸引和动员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产业投资领域。”南开大学周立群教授认为。  
    据了解,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要求,投资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以及为环渤海地区服务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等。在成立之初,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就规定投资环渤海经济区的比例不得低于70%。这对环渤海地区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一样引人关注的,是渤海银行的成立。作为首家总部位于天津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渤海银行的开业标志着天津迈出了走向北方金融中心的第一步。
    “我们获得了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结售汇综合头寸正负区间管理模式的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公共关系部经理魏莉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的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政策,银行外汇头寸区间的下限是零。      拥有负头寸,使渤海银行有了更大的持汇、用汇自主性,外汇的供给、需求加大,使渤海银行能根据外汇走势决定交易,为灵活管理结售汇头寸、降低资金成本、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服务提供了便利。
    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也在悄然酝酿,该中心正在初步筹划建立国内首个私募基金股权交易市场,为私募基金的股权流通提供专门平台。筹建私募基金股权交易市场,意味着天津市在滨海新区金融试点改革的背景下,已经向“产业投资和私募基金中心”目标发起冲击。
    展望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前景,有专家建议,要充分利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全国金融改革试验的有利时机,探索渤海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环渤海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发挥渤海产业和投资资金重组功能,促进环渤海区域产业升级;建立环渤海区域金融系统信息交流制度,健全京津冀区域票据交换系统,逐步实现区域内支票通用,畅通跨区域结算渠道。
    金融、土地等制度性的改革和创新,对一个地区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层次提升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这一点已被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所证明。滨海新区制度性创新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将对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推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产业升级“瞄准”创新
    滨海新区定位于建设创新型新区,把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当地产业升级的方向,更联合北京中关村打造“区域创新极”
    艾雷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安装在电机里的超容电容器上的动力UPS。“我们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超容电容器,核心技术是在动力UPS中采用并加入了纳米技术,这一产品多用在化纤、电力、制药、石油等需要连续性生产的企业中。”公司总经理杨哲说,“目前在这一领域,我们的产品世界领先。”
    天津微纳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陈列橱窗里摆放着一个冰球形状的展品,在它明亮的金属表面隐约可见环状的“暗纹”。公司徐宗伟博士介绍说,展品展示的是公司在“水滴状自由曲面”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表面粗糙度小于3个纳米,已达世界水平。
    在滨海新区,类似这样依靠自主创新站在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已经不在少数。“自主创新是支撑滨海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我们要在大力提升制造业产业结构水平的同时,特别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发和转化基地,为滨海新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艾亚民介绍说。
    建设成创新型新区是滨海新区给自己的明确定位————滨海新区将紧扣支柱产业,瞄准市场需求,着眼成果转化,逐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学、研究机构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创造环境,教育支持科研,科研带动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
    为此,滨海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独资、共建、合作、政府支持等多种手段,大力引进和吸纳国内外知名研究开发机构,集聚研发转化的国内外资源;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公共实验设施;通过加大各级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结出累累硕果。
    据了解,截至2006年底,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滨海新区目前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共孵育各类科技型企业434家,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31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70家。滨海新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到2010年,滨海新区将初步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良、资源聚集、研发转化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创新型新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科技成果孵化和辐射、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苟利军说。
    在高新产业的区域合作方面,滨海新区也在进行着有益的尝试。滨海高新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将进行积极互动,建立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具体内容包括推动中关村科技成果在滨海高新区转化,实现相互依托、错位发展的格局;共同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共同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与滨海高新区的人才交流协调机制等内容。  
    专家分析说,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滨海高新区的协调合作将成为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协同发展的先导,联合打造区域创新极和高新技术创新链,发挥两大节点对整个区域科技自主创新、技术转移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梯度链接作用。  
    东疆港成就新引擎
    东疆保税港区迅速集聚资源并发展壮大,但通过保税港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才是东疆保税港区更为重要的价值所在
    一辆重卡拖车满载着货柜集装箱缓缓通过天津东疆保税区的大门,遥遥相望的则是伫立在港口码头高大的起重机,墨绿色的长臂远远伸展出去。未来,这里或将出现的图景是资金自由流动,人员自由进出,货物自由流转……
    2007年12月12日,天津市对外宣布,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已经通过了十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联合验收小组的验收,正式开港。
    “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五大功能。”天津港新闻中心主任欧永林介绍说,“海关总署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天津市根据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与国际接轨,反复研讨,勾画设计东疆保税港区先行先试的模式,朝向自由贸易港区进行探索。”
    保税港区是我国对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而东疆保税港区还可根据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保税港区享受税收、监管、外汇等各项更为优惠的政策,主要包括:国外货物入港区保税;货物出港区进入国内销售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东疆保税港区集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优势于一体,功能整合,政策叠加。天津海关关长黄胜强说,这里与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比较,增加了港口作业功能,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区港联动。  
    目前,包括新加坡PSA国际港务集团、阿联酋迪拜港务集团、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韩国韩进海运公司、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等众多著名集装箱班轮公司、物流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目光,纷纷投向东疆保税港区。
    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既是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田里收获的“果实”,又为新区改革试验田里投下了“金种子”,东疆保税港区将会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的新引擎。
    “保税港区将以优惠的政策、齐全的功能和先进的设施,迅速积聚资源并发展壮大。但这并不是设立保税港区的初衷,通过保税港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才是保税港区更为重要的价值所在。”欧永林说。
    在建的东疆保税港区将来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天津港已得到初步验证。天津港是环渤海区域中与华北、西北等内陆地区距离最短的港口,综合运输成本最低,在北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日益突出。目前,天津港能够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天津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60%左右的物资将通过天津入境。
    2007年12月,包头无水港正式揭牌,包头无水港的建成和运行,实现了包头陆港和天津海港功能的无缝对接和互为延伸,使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天津港集团总裁于汝民称,无水港虽然没有水,没有船,但是具备了除装卸船以外所有港口功能,相当于把天津的海港搬到了内陆。目前天津港已建成北京朝阳陆港、石家庄内陆港和河南公路港3个内陆无水港,将用三四年时间在服务的所有腹地省会城市建立“无水港”,增开内陆班列,积极推进“大通关”,扩大腹地口岸直通。
    可以预计,东疆保税港区的建成,将促使港口功能、保税功能及电子口岸功能在内陆腹地的延伸,进一步发挥天津港的枢纽作用,增强滨海新区集聚和辐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
    生态城探索新模式
    中新生态城落户滨海新区,将整合配置区域资源,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模式,这为滨海新区增添了新的“看点”
    2007年11月18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到了天津:我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两国政府关于在天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这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新两国第二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生态城到底应该“花落谁家”?中新两国政府从合作之初就提出“硬”条件:不占耕地、在缺水地区选址建设;临近大城市、交通便捷;临近各种产业功能区,可以直接为各功能区提供服务……
    天津的“硬件”无疑适合要求。从另一个方面,南开大学教授徐复认为,生态城能够落户滨海新区,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是滨海新区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并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新的开放“门户”。滨海新区作为改革试验区,可以为自主创新和研发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这种创新机制将大大增强生态城建设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其实,滨海新区从成立之初,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滨海新区招商引资有一条严格的红线,就是杜绝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项目进入。在滨海新区,每年用于环保的投入资金占GDP的2%以上,2006年达15亿元。正在建设的天津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从规划和设计都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力争建成一个节约生态型的乙烯工程;正在建设的泰鼎电子废物回收加工项目,则将把摩托罗拉、三星、LG等公司的废弃物通过处理实现90%的重复利用。
    统计显示,目前滨海新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耗能023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821立方米,也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水平。
    生态城的正式落户,为滨海新区探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据了解,中新生态城将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将把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与天津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建设节能、环保、宜居住宅的同时,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用建筑。这个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在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在我国发展一个既能实现经济发展,又能兼顾环境与社会和谐的城市。
    有学者认为,在缺水少雨的北方城市天津建设生态城,将为全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生态城与传统城市截然不同,它是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应成为今后我国城市发展的“样本”。
    虽然生态城与苏州工业园有别,但经济功能仍然是主要的功能之一,也将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对区域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发挥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如环保产业,生态城对生态的要求极高,城内的用水全部为海水淡化或再生水,所有污水将由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继光说,生态城坐落在滨海新区八大功能区之一的海滨休闲旅游区内,天津泰达负责这个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包括一级土地的整理。因而,生态城项目的引入,将为海滨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带来新的资源。
    滨海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140万。
    2006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960.49亿元,增长20.2%;完成工业总产值5200.52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合同外资6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33.45亿美元,同比增长31.1%;外贸出口达到226.20亿美元,同比增长2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4.29亿元,同比增长24.7%。  
    2007年1至9月,滨海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76亿元,增长20.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58.79亿元,增长32.3%;外贸出口达到129.45亿美元,增长35.6%;实际利用外资18.37亿美元,增长27.3%。


    天津港70%左右的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的地区。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