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20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燕郊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经济发展提质提速年和社会事业和谐稳定年活动要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大力开展“项目质量提高年”活动,采取了一整套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创新举措,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在招商引资上,新引进各类项目共214个,计划总投资3536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93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9911万美元),主要有中航物流基地、北京谊安医疗设备、大唐电力环保设备、裕同彩印包装、有研稀土新材料、欧伏电气、长城重型机械等;在谈重点项目90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7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51个,项目总投资1399亿美元),主要有晶澳太阳能电池、NE01汽油发动机、单晶硅生产及多线切割项目、蒙牛乳制品项目、重型车配件项目、福成奶制品项目等。在项目建设上,共竣工投产项目25个,完成投资3544亿元,同比增长56%,主要有因派克汽车配件、现代EP工程材料、麦可善服装、华电亿力单晶硅多线切割产业化项目;开工在建项目(包括接转续建)81个,完成投资8425亿元,同比增长99%,主要有铝基覆铜板、中法燕达医院、中印PS版、立体车库、神威药业研发及行政中心、雪花啤酒、金刚石磨轮项目等;已具备条件可近期开工的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3409亿元,主要有中兴北方产业基地、大唐电力环保设备等。
2007年的招商工作呈现几个显著特点:一是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引进项目呈现出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纳税能力强的特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占到总投资额的75%以上,很多项目都是各自产业领域的佼佼者,如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兴通讯北方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的华电亿力单晶硅和珈伟太阳能单晶硅项目、食品产业的雪花啤酒、汽车配件产业的因派克汽车配件、现代EP工程材料项目等。二是产业集群步伐加快。一批优质项目的入区和建设,进一步壮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业层次。如中兴通讯北方产业基地、雪花啤酒、因派克汽车配件、中印PS版生产项目、有研稀土材料项目等,使全区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汽车配件、新材料产业得到了明显的壮大和发展。
努力完善创业创新体系,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区与武汉新技术创业中心合作组建的燕郊东湖孵化器一年来运行良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具备了比较优越的孵化条件。先后参加了中关村服务外包论坛、中关村—廊坊服务外包产业合作论坛等10余次招商活动,共引进项目51个,其中科技孵化项目32个,中介服务项目15个,商务办公项目4个。
在城市规划上,按照大燕郊发展战略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聘请高水平规划设计院,完成了高楼镇总体规划、燕郊北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迎宾路—北外环路控制性规划以及102国道、行宫大街、学院大街、迎宾路、燕高路等五条道路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同时严格实行一张图控制,一支笔审批,一盘棋建设,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保证了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2007年全年完成投资11亿元,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在城市管理上,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打造优美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优化。制度化服务体系广泛推行,全年通过企业联络人例会为企业解决困难70余件,利用督办卡协调解决问题24件,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深受企业好评。封闭式管理和集中收费制度进一步落实,加强了对进入企业检查、收费、罚款等行为的监督审核,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金融环境明显优化,对工业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先后注册成立汇欣小额信贷有限公司、兴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引进深圳中安信业创业有限公司三河分公司,并积极发挥它们的作用为区内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1亿元,比年初净增22亿元,分别占三河市和廊坊市的394%和71%;贷款余额81亿元,比年初净增41亿元,分别占三河市和廊坊市的50%和128%;开发区充分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协助冶科金属等企业申报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协助中兴、福尔、汉王等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协助金贝、新华都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有效解决了融资问题。人力资源保障不断加强,人才市场规范发展,开发区每个月至少召开三场人才招聘会,企业用工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配置;全年共计举办大中型人才就业洽谈会38场,参会人员累计达到4万人次,成功解决人才劳动力就业3000多人。
要素制约得到有效缓解。一是做到“寸土必尽其用”,在招商中坚持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双控”制度,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明确规定工业生产性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200万元,达不到标准的不予供地。二是按照《三河市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集中对闲置低效利用土地依法进行清理,共查出闲置一年以上项目用地11宗,面积217411亩;查出低效利用土地20宗,面积11744亩;对这些土地按照“三个一批”即督促一批企业开工、推动一批项目调整、依法收回一批闲置土地的办法妥善处理,变存量为增量。
采取“区中建园”的科学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经营、全方位服务,不断提高各类中小型专业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成立了工业园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区内工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业园建设的发展规划,并采取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的形式,帮助每个工业园制定建设规划,解决存在问题,推进招商引资,从而使各工业园步入了科学、快速的发展轨道。目前,正在建设和运作的各类工业园14个,总占地2488亩,已建成标准化厂房65栋,建成面积265万平方米,入园项目已达46个。其中,正在建设并有项目入驻的工业园8个,分别是华隆工业园、华冠工业园、欧森工业园、燕宁工业园、精工工业园、天山国际创业基地、京东文化科技产业园、韩国工业园,已建成面积23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15亿元,已有入园项目46个,建成项目27个。
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重新摄制了燕郊开发区宣传推介专题片,开展了大型书画展、文艺巡演、专题征文、篮球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媒体进行集中报道,提升燕郊开发区的知名度。在2007年11月于北京召开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燕郊开发区被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全面提升了燕郊开发区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