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工业化思维谋农业发展使农民持续增收
文章来源:大江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3月7日 13:43
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罗亭村的农民正在忙着整地育秧。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给罗亭镇带来惨重损失。随着天气渐渐转暖,该镇一方面指导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另一方面帮助群众抢时间、抢进度开展春耕备耕,为今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熊经纬 记者 朱文标摄)
江西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按照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的基础上,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客观分析,实现这一目标难度不小。今年这场雨雪冰冻灾害,给我省农业造成了全局性的严重损失,加大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
但是,创业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江西省正在多渠道开展灾后重建,为农民引去增收之“活水”。
看点一:深挖“农内”增收潜力
这场雨雪冰冻天气,使全省农村供水、灌溉排涝、堤防水库、水土保持等水利设施遭受了严重破坏。可喜的是,当前,各地将强化基础建设作为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根本之策,将“三个明显高于”、“三个继续加大”、“三个提高”、“三个大幅度”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在实处。各地以服务春耕生产和防汛为重点,全力修复受损农田水利设施,全年力争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万亩。
好消息不断传来:目前,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将打好全面恢复农业生产、恢复林业生态、确保果业生产稳定发展三场硬仗,与全面激发农业内部增收潜能结合起来。宜春市正在兴建35个市级扩繁场、10个标准化生态示范小区示范点,今年全市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户将达1.1万户,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出栏量将占全市出栏总量的70%以上;萍乡市正在建设10个畜牧生态小区、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2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材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今年带动农民增收4.39亿元。
围绕柑橘产业、畜禽产业、渔业和水稻产业等农民增收主要产业,各地认真梳理、科学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行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特色化、市场国际化。新余市围绕抓好高效农业新基地,加快10万亩新余蜜橘、10万亩优质棉花及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等基地建设步伐,“农内”增收潜力越来越大。
看点二:拓展“农外”增收天地
拓展农业外部增收天地,就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我省拓展非农产业增收空间的亮点。今年,省财政新增安排4500万元用于支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目前,汇源集团5万吨蜜橘果浆项目、国鸿集团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冷却肉及肉制品加工项目、婺源深宝华发茶叶有限公司茶叶深加工项目、瑞金红都水产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烤鳗生产线扩建项目等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见效。
让农民从非农产业中得到更多收入,是我省拓展非农产业增收空间的又一重大举措。各地在打好灾后工业恢复生产战役中,积极抓好重大项目、资金、政策的落实,做大做强工业园区和县域经济。为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择业空间,安源区正在兴建面积4000亩的高坑鸿远煤化工业园、面积达7.43平方公里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围绕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比率,吉安、九江、抚州等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以大带小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构筑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