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助力经济发展 赣如何推动自主创新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3月13日 15:40
本期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那么,在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月11日晚,三位在京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和读者、网友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嘉 宾:
王 海(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
王 平(全国人大代表、新余市市长)
江香梅(全国人大代表、省林科院总工程师)
主持人:
鄢 玫 (江西日报首席记者)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了进一步强调。请问王海代表,从报告中你感觉科技创新在地位上较以前有什么新变化?
王海: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自主创新可谓浓墨重彩,十几次提及,我深深地感到自主创新的地位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自主创新与改革开放并列,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其次,中央财政和全社会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第三,自主创新支撑国家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非常显著,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此外,自主创新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自主创新方面又有明确而具体的部署,可以说,中国开始步入建设创新型国家阶段。
主持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嘉宾从不同的视角,谈谈我省自主创新的现状及潜力。
王海:江西正从全民创业转入全民创新的阶段,自主创新“既有风景这边独好,也有兵临城下之危”。“风景这边独好”是因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制订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出台了52条政策措施。同时,江西在发光材料,生物化工、太阳能光伏产业、先进制造,以及有机农业、超级稻等方面,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且自主创新的发展态势良好。有“兵临城下之危”,是因为全球科技竞争激烈,我们的科技资源、投入水平和创新能力,还满足不了江西实现崛起新跨越的需求。
王平:新余大力培养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中心的服务体系: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2006年以来实施了50多个重大科技项目,先后开发了50多项省级以上重点新产品,在光伏、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了80%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得到了加强,全市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市里有两个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新余经济发展的强动力。
江香梅:农业科技方面,我省这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人才队伍得到加强。这里有自我培养的成果,也有引进人才的收效。省里科技投入比重加大,从2006年开始省财政专门拿出2000万元用于科研投入,科研平台条件建设得到加强。省科技厅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使我们科研人员从国家有关部门争取项目有了更好的条件。随着科研条件的改善,后续的成果应该会更多。
主持人:听说新余投资6亿元正在建设自然科学博物馆。现在急等着用钱的地方很多,新余为什么会想到建这个项目?新余是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科技进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王平:我们投巨资建设自然科学博物馆,主要是想增强全社会的科学意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这也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在新余写成的,这种自然科学的底蕴成为推动新余工业化进程的动力。新余有仙女湖风景区,建这个博物馆,还可以将科普教育与观光休闲融为一体。
新余去年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都达到了50%以上,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做大,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了工业经济效益的质量提升,去年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200点大关,科技进步的贡献卓著。
新型工业化需要科技支撑
主持人:在全国“两会”上,我省推出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战略构想,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那么,在追求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统一中,科技创新应发挥什么作用?
王海: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科技应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第一,要开展环鄱阳湖的科学考察,把整个鄱阳湖的家底摸清楚,实施保护好“一湖清水”的技术工程。要完善建设好鄱阳湖的生态监测系统,包括动态监测体系、定点观测体系、遥感体系和数据库。筹建鄱阳湖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科学研究,集成、示范、转化一批科技成果,用科技支撑和引领现代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新余是我省工业比较发达的设区市,请问王平代表,就新余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态势看,企业自主创新的环境如何?
王平:新余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大财政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力度。从去年开始,每年安排技术创新专项资金200万元。二是落实税收激励政策,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企业。三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凡被认定为国家级或者省级的研究中心,或者荣获了国家省市新产品称号的,市里都给奖励。四是完善自主创新多元化投入体系。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企业,政府到年底奖励贷款银行。五是积极搭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像光伏产业,政府正在积极筹办一所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提供对口人才。
主持人: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听说江香梅代表有一个这方面的课题,你认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江西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江香梅: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国家能源政策的重点,我本人就在主持《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的选育和转化技术》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生物能源环保性能特别好,还可以再生。现在,石化资源越来越少,美国和巴西等国都在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中国也将发展生物能源纳入“十一五”规划。刚刚提到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生物能源树种可以大力推广。种上生物能源树种,中间再套种农作物,形成立体的种植结构,不仅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还能增加环鄱阳湖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我们鼓励种植木本能源树种,像光皮树,果实榨出的油既可作食用油,也可作生物柴油。
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主持人:我省人才流入与流出之比从2000年1∶7到现在基本平衡甚至出现“入超”,扭转了“孔雀东南飞”的被动局面,很大原因是这里有干事创业的好环境。请问王海代表,我省在为各类专业人才提供科研条件上有哪些新做法?收效如何?
王海:经济发展了,企业多了,环境好了,人才都会相应多起来。这几年,江西人才聚集与省里的人才战略分不开。首先,创新人才的理念。江西青年人才不少,但领军人才较少,企业型的科学家较少。我们实施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院士后备人才计划、科技型企业家计划、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就是要弥补这一短项。其次,所有的人才以项目为载体来整合,组建优势团队。同时,建立评价体系,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激励机制,像技术入股、专利分红等。此外,还有强化条件平台建设,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主持人:一般地讲,越是大城市,科研的平台越大。新余作为中小城市,是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
王平:我们工业城市吸引人才,主要是靠项目、产业,还有地方政策和政府服务。比如太阳能项目,由于这个项目的引进,引来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端管理、技术人才。另外,我们制订了很好的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国家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道路怎么走,主要在于自主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其中,人才大有作为。
主持人:相对于周边发达省份,我省科研人员的待遇还偏低,科研人员出名后被高薪挖走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请问江香梅代表,你是否也曾面临过这种选择?你认为目前我省的人才环境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江香梅:这种情况确实有过。省林科院在宁波设立了一个分院,当时宁波方面想让我调过去,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江西,作为两地的桥梁,发挥两地的优势并取长补短,毕竟我20多年科研的根基还是在江西。
这几年省里人才进出基本平衡,但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被挖走的人都是科研积累比较丰富的人,进来的人大都学历很高,但有些人实际经验不足,要承担大的项目,还需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宁波有一个政府“一号工程”,引进人才后,市里拿钱提供相应的待遇。希望我省也能出台相关政策,避免因为行业财力不均造成人才待遇的不平等。
主持人:最后,请三位代表每人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推进自主创新的认识或期望。
王海:大家都来创新,民族大有希望。
王平:自主创新最大的潜力就在企业,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支持企业发展。
江香梅: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