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徐光春称郑东新区是河南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验区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3月14日 15:29

安置小区

 

东区校园

 东区的银行

绵延的运河让郑东新区生动起来。 

      2008年2月2日,郑州会展中心,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总结表彰。上海绿地集团在郑负责人田波荣获郑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获得这样的荣誉我深感骄傲,但更为受益的是有幸参与和见证郑东新区这块希望之地从零开始的成长。”田波说。
      短短5年时间,郑东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中原崛起看郑州,郑州发展看东区”,在“十年建新区”的战略目标后,前行的新坐标又在哪里?
      省委书记徐光春称郑东新区是河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验区,在总结5年经验的基础上,他明确提出:郑东新区要做科学发展的示范园,做社会和谐的首善区,做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做跨越发展的先行者。
      教授深鞠躬表达敬意
      规划先行,延伸内涵,做科学发展的示范园
      “这是我对郑州人民、郑东新区整体规划、科学决策表示的敬意。”2007年12月12日,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专家研讨会上,参与新区规划与建设的北京工业大学韩林飞教授深鞠一躬之后说。
      翻越时空,看从无到有的郑东新区,最大的亮点之一即是围绕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决策,规划先行。
      2001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听取郑州市设想在老军用机场建设港澳新城的汇报后,指示:“高起点、大手笔、重新规划郑东新区!”
      2001年7月,郑州市对东区远景概念规划进行国际征集,经过33位国内外专家反复评审,9万余市民参与问卷调查,日本黑川纪章方案脱颖而出。
      5年来,这个规划方案被高标准地由蓝图逐步变为现实:CBD、龙湖地区、商住物流区等组团式发展格局一改过去的城市摊大饼模式,一个具有环形、生态、共生、新陈代谢等多种先进理念的以人为本的宜居之城初具规模。
      郑州市副市长、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说,坚持科学建设、规划先行,就是一点一滴注重细节。
      管委会副主任张京祖说:“我们将建成区内的水电气暖等十余种管网一次性敷设到位,力争50年不挖沟;把被称作金边银角的高价位地块,预留为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
      “未来郑东新区坚持科学发展的内涵还要不断延伸。”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表示,今后五年,郑东新区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由以规模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转变,由依靠投资拉动为主向依靠科技进步、产业培育、管理创新拉动为主转变,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以城市建设、管理和培育产业并重转变。
      回迁农民的幸福生活
      以人为本,改善服务,做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
      “在郑东新区,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王庆海介绍,为了东区的建设,有4万多农民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前期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和谐拆迁,达到让群众“住的比原来好,生活的比原来好”。
      金水区夏庄的王娟一家已经回迁到安置小区,她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出门大路宽敞,学校离家近,到处有花草,住的院子也改叫社区了,和城里人的生活待遇没啥两样。”
      王娟前段时间参加了失地农民培训班,现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以前没地了怕没活路,现在月月领工资,心里踏实得很。”
      “这是迄今郑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拆迁安置,整个过程彰显着人文关怀。” 郑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兴斌介绍,被征地群众均得到妥善安置,不仅能够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一系列保障政策,而且政府举办免费培训班,帮助回迁农民就业。
      5年来,郑东新区先后开工建设4个安置小区,1.3万余户、4万余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安排就业人员1.7万余人。
      “郑东新区入住人口已达到30万,我们在努力提高居民生活的安全系数和方便程度。”王庆海说。
      据介绍,目前郑东新区已经建立10个派出所,起步区已新建学校16所,两家医院已开工建设,郑州图书馆新馆、郑东新区文化广场、郑州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正在推进中。109家餐饮企业正式营业,丹尼斯超市等10余种业态、143家商业店铺先后入驻。
      “人是城市的核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终极服务对象。郑东新区在完成‘五年成规模’任务后,工作重点将从城市建设转向完善城市功能,也就是满足‘人’的需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喻新安认为。
      “这是个可成大事的地方”
      探索新路,敢为人先,做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国内新区建设如潮,各具特点。从投资角度归纳,不乏两种类型:政府投资拉动型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型。前者往往前期发展快,后期乏力疲软;后者先难后易,适于长远和长足发展。
      郑东新区,以革旧创新的姿态选择了后者,5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良性循环、滚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统计显示,5年来,郑东新区国有资产投资超过800亿元,其中约70%为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社会投资项目235个,引进资金超过500亿元。
      在郑东新区,上海绿地集团称得上是“投资大鳄”,从2004年至今已投资和签约金额高达85亿元。
      “我们选择这里,是因为郑东新区是一个可以办大事、成大事的地方。”绿地集团负责人说,“郑州人有大的气魄,在城市基础建设上不是只顾眼前利益,比如地下基础设施,5个11万千伏的变电站高压线一口气全部入地。”
      “搭建优势平台,吸引外来投资,使新区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王庆海称,郑东新区一直在探索和实践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作,以使东区获得内在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郑东新区视察工作时着重提到:“市场化运作,以原来老机场为本钱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开发,不但郑东新区建设起来了,整个城市建设也活了。”
      “‘创新’已经在郑东新区生根,已经由潜藏的意识转变为一种工作方法。”王庆海说,未来新区将把改革创新具体化、精细化,力争使郑东新区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三中心”“三基地”现雏形
      夯实基础,聚集资源,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
      2008年2月2日,郑东新区“十年建新区”跨越式发展目标初定。
      与“五年成规模”目标不同,在已勾勒出的城市轮廓基础上,新目标更专注于城市“机芯”的构造和运转,以此使城市获得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十年建新区”要将郑东新区建设成为: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全省企业总部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也就是“三中心三基地”。
      “由于选择了开放吸纳的发展思路,郑东新区在产业发展上已为建设‘三中心三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王庆海说。
      “三中心”雏形初现:
      ——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在郑东新区拉开建设大幕;
      ——依托公路,联结铁路、海港、空港,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正在建设之中;
      ——已入驻15家省级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多种特色产业的郑东新区CBD,被誉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中央商务区”。
      “三基地”稳步完善:
      ——中石油、中石化、中电投、永煤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盐业集团等30多个总部企业已入驻东区;
      ——10所五星级宾馆在建,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网络公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多;
      ——日产汽车、海马汽车、中铝加工、晶诚科技、百事可乐、广东雅士利等知名企业入驻,五大主导产业框架初具。
      “做好排头兵,郑东新区需要有实际的作为。”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说,未来几年要努力把郑东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资本聚集的“洼地”、投资效益的“高地”。
      绵延运河见证不凡作为
      拒绝平庸,拉高标杆,做跨越发展的先行者
      中国北方缺水,但郑东新区敢想人之未想,留住“天上水”、用足工程“排放水”、引入黄河“侧渗水”,建造公园式的人工湿地“洁净”水源,循环使用,保障生态,使一条宽100米、长4.1公里的运河绵延流淌。
      “运河开通仅是一个事例,郑东新区的思路总是不同寻常。”郑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建民说,过去的5年郑东新区在努力实现“速度”与“高度”的叠加,为加快新区的建设与发展,不断进行新的尝试。
      对于投资者来说,跑多个部门办各种各样的手续是最头疼的事,郑东新区想投资者之所想,创建了“一站式”服务,22个行政部门集中办公,效率翻倍;从2004年开始,郑东新区上马了“争红旗、亮黄牌”活动,用建设施工单位的话说,就是建了“挑刺团”和“专家组”,一方面时时监督施工质量,另一方面也常常帮助建设单位解决难题。
      5年中,郑东新区一次次拒绝平庸、打造精品,一次次抬高标杆、刷新纪录,以跨越式的姿态前行: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创下八项国内之最,获得中国土木工程最高奖詹天佑奖和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已经桩基入地的280米高会展宾馆力挺“中原第一高度”;
      ——首创的“二分之一工作法”把一半的人员、时间、精力投入现场办公,创造了“东区效率”;
      ——200余个社会投资项目盘活500亿元资金,走上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年建新区”为郑东新区吹响了新的号角。
      徐光春书记寄语:“五年前,郑东新区是一张白纸;今天,我们已经勾画出了一幅精美图画;明天,我们还要绘制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