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规避同质竞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5月16日 16:29
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8年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上,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近400名官员、学者将目光集中于“城市经济圈建设与外商直接投资”。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年轻的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努力通过“有形之手”规避同质竞争,使“中心城市”与“后花园”各显风流。
经济利益催生的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集中了本区域最优秀的人才、最雄厚的资本、最先进的技术,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本地区平均增长速度,并成为整体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信息显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经济已经为20个大型城市经济圈所主导,它们占全球人口的10%,却提供了全球50%的经济产出和75%的创新成果。探究城市经济圈内在的发展规律、制定与本地区发展相适应的规划及政策措施,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
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这个位于中国-东盟合作前沿的经济区开放开发被纳入国家战略,经济区内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形成联动。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区位优势独特,北部湾经济区被不少投资者看作“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地区”之一。
而此前,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这四个城市,出现了同质竞争的隐忧——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都提出要打造大西南面向东盟市场最便捷的出海口,各个港口为获得货源,纷纷打起“价格战”;四个城市在规划中存在“产业同构”问题,都希望自己成为某一产业的“领军者”。
曾有专家表示担忧: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潮正在北部湾地区兴起,但城市群内部定位的同质化,使区域间招商引资竞争变成了低水平的“让利竞赛”,很有可能造成港口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
“统一的发展规划将促进城市经济圈内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出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2008年全球投资促进高峰论坛”的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副州长康斯坦丁·日阿鲍丁斯基说,作为一个城市经济圈,应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的整体谋划,整合区域的竞争力。
从港口的“三合一”到定位回归
2007年广西成立了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将沿海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个港口进行整合,对港口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明确了三个港口的功能:防城港为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国家跨区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出海口和综合性港口;钦州港为以临港工业开发服务为主的地区性重要港口;北海港为以商贸和旅游服务为主,兼有临港工业功能的地区性重要港口。
“三港合一”成为广西规避城市群同质竞争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制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时,规划专家组提出:每个地方都有对GDP的追求,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在规划理念上把这几个城市统筹考虑来配置资源、布局产业;同时,要把握好北部湾经济区在西南、泛珠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定位,明确他们在多区域合作中的分工。
记者了解到,经统筹考虑今后的区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北部湾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和生态地区三类,各占北部湾经济区总面积的9%、56%和35%;为合理开发利用大陆海岸线资源,把岸线划分为港口及工业、城镇建设、旅游观光、休闲游憩、养殖、生态保护等七种不同功能。
差别化战略和错位发展在探索中进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管理年介绍,“有形之手”实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定位“回归”,南宁提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方向,防城港将自己定位为“商贸、物流、港口城市”,北海和钦州则要作“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内的同质竞争将得以避免。
然而,作为一个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城市群落,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差别化战略和错位发展尚在探索中前行。
与会专家指出,在国际产业和资本正逐步从发达城市圈向发展中城市圈转移和积聚的大背景下,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内的城市群建设,应把本地区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系统中,根据城市群各自的发展条件和基本趋势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政府部门在推动城市经济圈成长中的作用,也引起了专家和企业代表的重视。美国气体化工产品亚洲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戴·约翰认为,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往往会碍于眼前暂时利益,对外来投资建设的项目“照单全收”,不可避免会出现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作为区域经济圈的规划者,政府应该建立与企业的对话,促进区域经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