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辽宁中部城市群推进人才一体化 拓宽人才开发路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6月18日 15:45
      今年4月,盘锦的电气工程师王建通过招聘会来到沈阳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一周后他就走上了新的岗位。他说,这要是在过去,诸如迁移户口、缴纳企业培养费、医疗养老、社会保障转籍等一大堆令人望而生畏的限制人才流动政策,一定会打消他“攀高枝”的念头。
      全面振兴,人才先行。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今天,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区域合作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决定区域总体实力和整体影响力的主要竞争,搞好人才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激发区域活力、支撑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的出台,沈阳等七城市正在加快推进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工作一体化,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全面振兴的胜势。
      同城化拓宽人才开发路
      在全省人才大格局中,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科教人才优势十分突出。据统计,现有高等院校41所,占全省高校总数54.7%。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万人,占全省的53%。拥有数百万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科技力量雄厚,拥有各种类型科研机构和多所全国知名科研院所。中心城市沈阳有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76家、重点实验室64家,两院院士29位,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与技术开发相结合的核心科研体系。
      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冯贵盛说,过去由于体制的障碍,影响产业和市场的整合,导致生产要素市场流通不畅,劳动力、资金等无法完全进入市场自由流动,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这个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亟待破解。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两年来,沈抚、沈本“同城化”、“一体化”的大趋势,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人才开发提供了新的空间。在沈阳市东陵区,一年多来,新项目纷纷落地。该区在沈阳与抚顺交界处打造的科技动漫、装备制造、地铁配套、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园区,开发房地产业,人才缺口达到2.15万人。以科技动漫产业园为例,动漫产业园急需美术、美工、3D动画制作、编剧、游戏策划和项目策划等方面人才,缺口达3500人。
      同城化犹如一条纽带,把产业、人才向两个城市的接合部集聚。记者了解到,在抚顺经济开发区,他们按照“沈抚同城,教育先行”的发展理念,在两市连接区域建设教育园区,为“沈抚同城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完善沈阳理工大学基础设施,推进东北育才学校的建设和招生之后,区内的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将迁入教育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此外,开发区还将对综合院校的下属各院校进行整合,发展非义务教育。
      据辽宁人才市场的同志介绍,他们对今年一季度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需求情况进行研究表明,中部七城市的用人企业数占全省的36.3%,提供岗位数占全省的59.3%,吸引求职者占全省的53.5%。这说明中部七城市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在辽宁整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在七城市产生人才需求的用人单位数量仍显单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培育与吸引,促使用人主体进一步增长。据测算,到2008年年底,与辽宁中部城市群七城市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与制药等领域所需高级技能型人才、中级实用型人才约为30万人。
      让“我的”变成“我们的”
      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冯贵盛说,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在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也要求人才在流动上突破各种壁垒,让过去属于某个狭小区域的人才,在中部城市群这七个城市畅快地流动。七城市人才工作一体化,对于打破人才壁垒,消除人才资源分散,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实现区域内人才流动通畅、资源共享、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意义重大。它可以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人才竞争,推进七城市率先完成老工业基地振兴任务。
      推开体制这扇阻隔之门,人才终将从“我的”变成“我们的”。
      早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七城市之前,2003年12月,沈阳、鞍山、丹东、阜新、营口、本溪、抚顺、辽阳、铁岭等9城市人事局局长在沈阳发表了《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计划在未来5年内共同促成区域内一体化的人才市场,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人才开发一体化将促进人际往来和经济交流,使这些城市的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和物流能够有一个比较顺畅的渠道,使该地区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达到较优程度,减少人才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
      2005年4月23日,首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七城市互动人才招聘会在中国沈阳人才市场和沈阳科学宫同时举行,经济区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立刻引来2万多名求职者。从那时起,中国沈阳人才市场每年都要举行数次中部七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以此达到人才共享、信息互通的作用,并以沈阳为中心,整合七城市人才培训资源,定期向七城市同时发布培训信息。
      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人才一体化的亮点。去年12月,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七城市举行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人才招聘大会,除了对沈阳本地企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外,在其他六座城市同样也受到人才的青睐,尤其是抚顺的一些企业,引起了沈阳地区及沈阳高校毕业生的关注。而沈阳市也将过多的求职者,有计划地疏导到周边城市就业,以满足周边城市对人才的渴求,达到资源均衡。如今,在每年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举行的招聘会上,很多外地企业都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在本地招聘会只能收到几十份简历,而来到中部城市群的专场招聘会,上百份几百份的个人简历立刻会递到招聘单位的手中。很多招聘单位连称:“没想到在沈阳招聘的效果这么好!”
      为更好地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服务,今年4月,省人事厅组成专题调研组到沈阳等七城市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本地区人才需求情况。通过编制《辽宁中部城市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人才需求开发目录》,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结构,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激活用好各类人才。
      人才一体化点亮璀璨七星
      求贤若渴,更要共赢多赢。一体化,就是要实现经济区的共同进步与繁荣。2006年4月6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七个城市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在沈阳就七城市人才工作一体化,签署了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今后七城市将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人才流动通畅,人才政策相容的人才工作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消除区域差异和政策壁垒。
      加快人才工作一体化的新格局,是七城市以区域人才工作创新推进辽宁全面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可以集聚起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区位优势,增强区域人才资源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引领和支撑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
      据介绍,七个城市将按照平等自愿与互惠互利相结合、中心辐射与优势互补相结合、享受权利与分担义务相结合、市场主导与组织引导相结合、内求和谐与外谋拓展相结合的原则,为加快辽宁中部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七城市人才工作一体化的合作领域涵盖了人才规划、人才政策、人才市场、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和人才信息等多个领域。七城市除了取消人才壁垒以外,还将创建人才资源共享、信息资源联动的有效载体,加快区域内人才信息网建设,逐步构建以人才信息系统为主体的辽宁中部城市群七城市人才诚信系统,形成人才动态信息、管理服务一体的交换模式。
      为了给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还提出了破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创新,以及户籍管理、福利保障等制度创新,加快区域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和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向区域流动。建立统一的资格互认制度,建立区域人才开发新机制,逐步形成统一的人事制度框架、人才大市场和人事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人才无障碍流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阻隔在人才选拔、流动上的坚冰,正在人才一体化的阳光照耀下消融。目前,辽宁中部城市群人才交流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七城市经过磨合,已经在人才配置方面达成一致,建造统一的人才市场和交流平台,让人才可以在七城市间实现合理配置和无障碍流动。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