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皖解决"融资瓶颈"问题 发展农业产业化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6月27日 09:46
      为实现我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工程的目标,五年内农业产业化投入将超过600亿元。要实现提升工程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我省如何跨入农业强省,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基?答案是:让工业加速“植入”农业!
      2008开始,我省实施农业产业化“532”提升工程:即用5年时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带动每户农民增收2000元。要实现这一目标,5年内农业产业化投入必须超过600亿元。怎样打开山门,引来“凤凰”,让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涌入山川田圩?这成为我省农村经济提升与突破的头等大事。
      农业引资迎来机遇
      年屠宰加工生猪200万头,可带动2万户农民开展集约化养殖,增收1至2亿元;产品包括熟食肉制品,血浆蛋白粉和血球蛋白粉,并面向淮海大平原开展大规模物流配送……这是落户淮北市烈山区的“宝迪”工业园的庞大产业规划。
      “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省农委一位负责同志对记者说,“这是我省最缺乏的农业产业化项目。”
      我省农业大而不强,大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小、散、弱,必须加快引入工业理念和技术,实现一个跨越。而这不能仅靠积累,关键是要“拿来”,引进别人的资金和技术。2005年至2007年,全省投资5000万元以上农业招商项目96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40个。200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近1500亿元,同比增长24.9%。
      纵向比,成绩固然喜人,但横亘在安徽与发达农业省之间的,依然有不小的鸿沟。山东,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超过6000亿元,而同为中部省份的河南,面粉、挂面产量居全国第一,方便面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30%以上,速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差距,不在于农产品产量,而是现代化农业企业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加强农业产业化招商。当前,全世界缺粮,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的投资价值开始上升,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加速流向农业领域,同时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民间富余资本较多。农业引资面临大好机遇。
      发挥优势吸引“凤凰”
      新锦丰集团,全国方便面企业“六强”之一,在吉林、河北、陕西、深圳等地拥有十多家全资及控股公司。2006年前,企业总部坐落在河北唐山。但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一家安徽本土企业,总部设在皖北萧县。
      “2004年,我们想从唐山转移出来,有河南、安徽、江苏等十几个地方备选。萧县几个县领导往唐山跑了十几趟,介绍当地资源、区位、优惠政策……这种招商的热诚与真挚打动了我们。”2006年,新锦丰战略转移,落户萧县,并一连在合肥、宿松、广德等地开设几家分厂,企业在皖年产值达数十亿元。
      激烈的招商争夺战中,萧县笑到了最后。真情的感召无疑是一个重重的砝码,但最关键的,还是萧县成功推介了自身优势: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区位便利,当地是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只有找准自身优势和企业优势的“契合点”,有的放矢,才能引来“凤凰”,大幅提升招商的“命中率”,产生显著的拉动效益。这样的例子在全省不胜枚举。
      淮北是小麦主产区,畜牧养殖数量大,市里瞄准这两个产业,从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精心筛选了一批企业,进行重点招商,先后引进了6家小麦深加工企业,7家规模饲料加工企业及一批畜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制药不出京”,历来是北京同仁堂的传统,但亳州凭借“药都”的强大魅力,加上“以药立市”的招商热情,引来这一百年老字号顺利落地。“一定要突出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和企业自主招商!”专家建议,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政府主动“先机先占”
      “酥梨之乡”砀山,果树面积近百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50万吨。2007年,全县24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营销收入超过20亿元。招商引资企业水果加工能力占全县近八成,全国果蔬加工十强龙头企业,有半数落户砀山。
      农业深加工能力增强了,黄河故道棵棵摇曳的果树,成为百姓的摇钱树。砀山主产水果价格平均增长50%,2007年果农人均收入增加700元。
      农业产业化企业总产值相对不大,不能大幅拉动GDP增长,对财政的贡献也不明显,一些地方对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往往提不起精神。但农业产业化,夯实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根基。没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和富裕的现代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难以实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本身就是各地“工业强市”的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全国农业产业化大潮涌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突破行政区划,分化重组市场格局,各地不主动融入这股大潮,只会在现代农业产业的竞争中处于被动,被边缘化。
      乳产品在安徽异军突起,2007年全省奶类产量由2005年的11万吨增加到18万吨。马鞍山、合肥、芜湖这三个引进了乳品加工生产线的城市,占尽了先机。而随着全省优质粮、优质油、畜牧、水产、茶叶、蔬菜等主导产业总量扩大,产业调整加快;谁能占据产业的高地,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各市县必须强化认识,激发农业招商热情。这关系到各地能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能不能赢得“三农”的美好未来。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