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沙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财政支出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为长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当前社会深刻变革、长沙市经济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加大财政对于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对于加强长沙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长沙市公共财政支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长沙市公共财政支出快速增长,为长沙社会建设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政府财政社会公共性支出的比重出现了日益上升的趋势,这对于调节社会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沙市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与财力的增加同步的,财力增长为财政公共性投入提供了很好的支撑。1995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18亿,2005年达到108.1亿,2007年达到174.6亿元。财力的壮大,为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廉租房建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城市电网、公路等建设提供了财力保障。2003―2007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达208.15亿,城市建设投入达80多亿,民政优抚达29.8亿。
2003年-2007年长沙市财政收支情况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财政公共性支出(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财政公共性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2003年 |
59.89 |
33.2 |
22.62 |
21.8 |
28.8 |
2004年 |
80.66 |
34.7 |
28.95 |
28.0 |
28.8 |
2005年 |
108.06 |
34.0 |
35.20 |
21.6 |
26.5 |
2006年 |
132.83 |
22.9 |
46.21 |
31.3 |
27.6 |
2007年 |
174.58 |
31.4 |
75.17 |
62.7 |
34.5 |
注:财政对社会事业支出包括:科技支出、文体广播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补助和抚恤支出,以上数据均以当年财政决算报表为依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不断增长,财政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也不断增长,呈现出财力与财政对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共同增长的局面。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174.58亿元,财政对社会事业支出为75.17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4.5%,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9倍,2.3倍,比重提高了5.7个百分点。
二、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关注民生发展。
从近几年来长沙市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向,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力度很大。长沙市近几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支出更多倾向于民生,让全社会共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2001―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平均增长26.1%,同期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投入支出年均增长32.3%,高于一般预算支出近6个百分点。民政优抚救济等福利支出年均增长32%,高于一般预算支出近6个百分点。今年1―5月,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22.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3.8%,高于一般预算支出1.3个百分点。其中环保支出增长133.5%,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51.9%,医疗支出增长19.3%,教育支出增长22%。由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较快增长,从而使上半年城镇单位就业增长达7.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三、公共财政支出对相关领域投资具有引导和放大作用,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投资增长。
据统计,2001―2007年全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8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600亿元左右,均大于公共财政支出中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城市建设投入的2倍以上。着力强化国家重要产业和领域的财政投资,增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后劲。
四、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直接拉动GDP增长。
从近几年GDP增长及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情况看,政府公共财政对于GDP的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效应,GDP的增长也为公共财政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2006年长沙市一般预算支出总额为167.19亿元,2007年达到218.17亿元,增长了30.5%,远远超过了长沙市GDP的增长速度(16%)。其中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的支出达到了77.71亿元,占全部支出的35.6%,比2006年增长32.1%,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
近几年长沙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速度一直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一方面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也拉动了GDP的增长,从近几年长沙市实际情况看,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4%左右。即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每增长1%,就能带动GDP增长0.04个百分点。
五、公共财政支出为新型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得益于社会建设投入作保障。2000年以来,长沙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很快,城区面积由118平方公里发展到181平方公里,扩大63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000年的45%到了60%,提高15个百分点;2001年―2007年全市人均GDP达33771元,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1%,处于经济发展最好时期,如果没有财政对社会建设的投入,没有和谐社会局面将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3年-2006年长沙市财政基本建设支出情况
|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基本建设支出(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基本建设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2003年 |
78.42 |
25.4 |
6.32 |
47.6 |
8.1 |
2004年 |
100.55 |
28.2 |
8.08 |
27.7 |
8.0 |
2005年 |
133.05 |
32.3 |
13.12 |
62.5 |
9.9 |
2006年 |
167.19 |
25.7 |
21.99 |
67.5 |
13.2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增长迅速,2006年比2003年分别增加了1.1倍和2.5倍,并且基本建设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2006年达到了13.2%,为近几年最高水平。基本建设支出的增加,保障了社会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推进了长沙市社会建设的步伐,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经济快速发展与安定团结、和谐社会局面的共存。
长沙市公共财政对长沙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长沙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