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上半年经济运行良好 质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文章来源:大连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7月21日 15:34
记者从大连市统计部门获悉,今年以来,大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等重大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始终把民生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在全力做好支援地震灾区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振兴以来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据市有关部门介绍,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了质量、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的强劲态势,并呈现三大特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继续沿着中央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减。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5亿元,增长17.5%;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4亿元,增长28.5%。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剔除“两油”)实现利润总额57.8亿元,增长51.4%。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7%;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增长64%,占规模以上工业(剔除“两油”)的74.2%。
随着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相继完工,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进一步显现,口岸综合服务功能有较大提升,使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65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6.9%,销售产值增长35%。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增长12.3%。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5.2万标箱,增长23.8%。大连空港旅客吞吐量达365.9万人次,增长17%。重大项目建设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5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工业投资385亿元,增长40.8%;民营经济投资614.8亿元,增长67.5%。
在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两区一带”临港临海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牵动下,我市积极抢占对外开放制高点,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全面提升,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继续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上半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41家,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同比增长60.6%,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1.2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2.7%。令人欣喜的是,我市外资大项目引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35个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先后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用外资质量是衡量经济发展后劲的两个重要指标,事实证明,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增长后劲继续增强。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大连市2008年新农村建设实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布局在区市县的各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县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大大增强,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7个涉农区市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8%,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增长2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度增长。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使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8元,增长17.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747元,增长14.3%。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亿元,同比增长了18.4%。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看出,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业经济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承接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区位和环境优势明显,随着经济继续在高增长区间内快速运行,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由于全球经济放缓,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国际市场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消费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也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热点问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在推进现有重大项目快速建设时,积极做好项目长远储备;在加强现有增长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现代服务业和存量工业的增长潜力;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解决物价上涨和改善民生等实际问题。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确保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大连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继续发挥领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