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闯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路 重庆构建四大支撑体系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7月21日 15:37

      据重庆日报消息 昨日,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开幕,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做出的“314”总体部署,深入研究我市扩大开放的各项工作,努力增强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确保圆满完成中央赋予重庆的历史使命。
      市委书记薄熙来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作工作报告。会议由王鸿举主持。黄奇帆对《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审议稿)》作说明。
  落实好“314”总体部署
      薄熙来说,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做出了“314”总体部署,是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今后5年,能否实现“314”,取决于我们这些人能否看得远,抓得实,做得科学。
      要通过扩大开放,把一切可为我所用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汇聚起来,让一切创新、创造、创业的种子都能在重庆开花结果。薄熙来分析说,重庆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开放确有客观难度,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由沿海向内陆延伸,在定位、体制、政策、区位等综合要素的作用下,重庆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西部的开放高地。
  建成大西南交通枢纽
      重庆开放的目标是什么?薄熙来指出,我市要紧紧围绕“314”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构造起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一圈两翼”三大板块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
      薄熙来说,要完成这一总目标,要努力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2012年,市内高速公路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2015年,周边省会城市铁路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8小时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建成开放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贯通城乡、辐射西南、服务全国的大市场;建成西部现代产业高地,形成汽车摩托车、石油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劳动密集型产业等7大产业集群;建成生态宜居城市,完成1000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高水平搞好新区的规划建设,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实现主城区不堵车,建成生活方便舒适、居家安逸安全、环境优美清洁的生态宜居城市;建成节能环保、耕地保护的模范城市,采取综合举措,单位GDP能耗下降20%,成为中国最节能的城市之一。
      构建四大支撑体系
      薄熙来强调,闯出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必须加快建设完善交通、市场、园区、行政管理四大体系,形成对外开放的坚实基础和强大支撑。他指出,交通体系的重点是实现直通周边六大市和三大出海口目标。要加快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港口、机场建设,打通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大通道和出海大通道。
      今后5年,要实现“8小时周边”,并加快推进“8小时出海”,着手开辟郑渝昆铁路连接东南亚、兰渝铁路连接欧亚大陆桥,要努力激活长江黄金水道,最终形成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广泛聚集周边生产要素之势。
      市场体系方面,要建成西南重要的商品、土地、金融、技术、人才市场。大开放需要大市场,他说,今后5年要以各类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为主线,以统筹城乡市场、区域市场为着力点,加快构建功能齐备、布局合理、城乡一体、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实现商品、要素低成本自由流动。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要建成高效、开明的行政管理体系。薄熙来说,要建立透明、公正、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公平享受政策和服务,大幅度降低“人际关系成本”,使重庆成为内陆审批少、服务好的城市,让投资者安心、顺心。
  重视区县和农村的开放
      薄熙来说,对外开放有两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一是要把区县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市里将筹资支持渝东北和渝东南的区县建设标准产业园区;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用于区县重点项目的投资。本届政府内,市财政每年分别给主城之外的31个区县2500万元,建成名副其实的县(区)域经济中心。
      二是让农村、“两翼”和库区在开放中得到大发展。“两翼”扩大开放有三个优势:一是特惠政策集中,二是国家部委、沿海省市、主城各区“三位一体”对口支援,三是有特色农产品、劳动力资源和水能、矿产、旅游等优势。
  营造以人为本的综合环境
      薄熙来说,扩大开放,搞好软硬环境是基本功,要精心塑造重庆,开发重庆的内涵,营造以人为本、安商助商的综合环境。
      一是建设“宜居重庆”,使重庆成为吸引人才的西部高地。三年内,主城区危旧房改造要完成1000万平方米。
      二是建设“畅通重庆”,要有超前意识,创新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坚持公交优先,在主城区规划建设快速路网、轻轨和地铁,实现“半小时主城”;要加快构建万州—涪陵—黔江交通环网。
      三是建设“森林重庆”力争奋斗5年,使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8%。
      四是建设“平安重庆”,使重庆成为外来投资者的安全区、放心区。
      五是建设“健康重庆”,每个区县重点中学都要建400米的塑胶跑道,大中小学的体育课要由原来的每周2节,增加到每周4节。要在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普及广播体操,要通过传唱健康向上的经典歌曲,振奋市民的精神,使大家体质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使重庆有更好的精、气、神。
      营造良好的开放风气
      薄熙来说,能不能扩大开放,关键在领导,核心在干部,要营造清正和谐、积极创业的行风、民风和党风。他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一要有开拓精神,“想干事”;二要有科学态度,“会干事”;三要有操作能力,能“干成事”。
      薄熙来说,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干部,引进优秀干部,培养年轻干部。
      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开放风气。开放的风气有助于吸引各种经济要素,形成万商云集、竞相创业的社会氛围。
      要形成公平诚信、善待八方的行风。“人际关系成本抬高”,就会“好的进不来,坏的发大财”,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净化土壤,让外来投资者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要形成奋发向上、积极创业的民风。结合红歌传唱等活动提气提神,树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海纳百川的风尚;培育良好的创业文化,激发全市人民开拓开放。
      要形成清正廉洁、风正劲足的党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堵塞体制机制上存在的漏洞。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