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省农村信用社助推县域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文章来源:东北新闻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7月22日 16:26
      2008年5月26日零时,一个覆盖全省、先进技术与成熟软件并举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切换上线,在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应用。此刻开始,该农村金融企业遍布全省的2738个营业网点实现了通存通兑;此刻开始,银行卡、理财等现代金融产品走向辽宁农村。
      此时此刻,距2005年7月20日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还不到3年。
      3年的时间,一个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地方金融机构得到了彻底改造。
      3年的时间,全省农村信用社存款已经接近1400亿元,信贷规模近1000亿元,全部翻了一番,跻身全省各银行机构前5位。
      3年的时间,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占全省银行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0.8%,稳居第一,农户贷款余额411.5亿元,有350多万农户获得信贷支持,覆盖面达5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
      省农村信用社正助推辽宁县域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竭尽全力,在支农中赢得金融主力军地位
      在清原满族自治县土口子乡石阳村,有一个叫徐金海的,曾经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为此,他也吃尽了苦头。当他想重新创业时,村里已经没人敢借钱给他。关键时刻,当地信用社给予小额贷款支持,使他重新站起并成为繁育种子的带头人。当地信用社又因势利导提供资金支持,最后成就个种子繁育村。如今,仅育种一项全村就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90%的农户盖起了新房,骑上了摩托车。
      在辽宁,经过农村信用社支持而改变命运、获得发展的何止徐金海一人、石阳村一地!
      2006年3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伊始,刚刚成立不久的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就带领全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全身心投入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
      按照“服务股东、服务客户、服务县域经济、服务全民创业”的市场定位,全省农信社在金融科技落后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省农信社还与12个市政府、65个县(市、区)政府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的“活血”不断注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之中。截至今年6月末,县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6.3亿元。其中,支持各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5户,贷款余额11.1亿元,带动农户74.6万户。共支持32.2万农户发展设施农业,贷款余额40多亿元。其中,支持温室36.4万个、大棚27万栋、中小棚14.9万栋。支持设施养殖小区2658个,贷款余额13.3亿元。其中,支持养猪小区949个、养鸡小区401个、养牛小区527个。
      农信社的社会责任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支持“菜篮子”生产过程中,发放各类贷款近40亿元,贷款利率优惠近4000万元,在代发粮食直补资金、水库移民补偿款等项工作中承担工本费近1000万元。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确保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不减。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115.4亿元,完成计划的107.1%。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长151.8亿元,位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第1位。
      省农信社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同时,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辽宁农信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从2005年起,全省农村信用社结束了连年亏损的局面,3年来实现经营利润20多亿元,共缴纳各种税金十亿多元。 
      卧薪尝胆,建“金信工程”保农村金融服务升级
      在支持县域经济过程中,省农信社的人们始终有一个梦———让我省广大农村尽快享受到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辽宁县域经济走过积累阶段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对金融服务将提出新的要求,农信社要继续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挥资本要素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这个梦,省农信社曾卧薪尝胆般审视自己的家底,开始了科技金融的创新。
      与先进银行机构比较,走过50多年风雨历程、2000多个网点遍布城乡的省农信社,过去金融科技建设滞后,支农服务工作严重缺少科技的支撑。由于缺少综合业务信息网络,结算不畅问题突出,银行卡、理财等现代金融产品难以推出,农民群众、县域企业享受不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同时,科技落后也使信用社盈利模式单一,制约可持续发展,3万名员工翘首企盼一套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省联社成立伊始就十分清醒地意识到,长此以往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手段将落后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严重制约10年内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的战略目标。
      差距蕴藏潜力,挑战激发动力。也是在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省联社精心组织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信息化建设工程———“金信工程”,这也是全省农村信用社“科技兴社”的“一号工程”。
      始于2004年8月的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省重大改革中值得总结和珍惜的一个成功案例,“金信工程”建设计划经过了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也可以看作是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配套措施。省政府成立了重大事项决策小组,先后召开了10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省联社负重前行,艰辛工作,3万多名员工鼎力支持,广泛参与。许多同志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网络知识,硬是凭着勤奋努力成为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全省农信社的科技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3年共招收29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招录了400多名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自主研发20多个业务软件,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忍着病痛坚持工作、定好婚期一再推延等感人事迹层出不穷。
      到2008年5月26日,随着“金信工程”建设告捷,全省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站在了当今金融科技的制高点,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网络系统顺利联网运行,设计起点之高、网络功能之全、运行质量之好、总建设周期之短,均创全国金融业同规模网络建设纪录。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工作格局。农村金融服务升级了。
      放眼未来,驶入支农服务的快车道
      今非昔比,变化惊人。熟悉省农信社过去的人不禁感慨。
      到全省各地农信社网点走走看看也不难发现,高起点、现代化、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已经给农村信用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省农村信用社也驶入了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已经试点成功,在全省广大农村地区,银行卡、ATM自动存取款机等现代银行服务设备和手段即将实现,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全省农村信用社将为广大农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他们享受到城市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
      省农信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都本伟告诉记者,2008年至2010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规模将再增长620多亿元,进一步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实力。各项贷款余额将再增长540多亿元,并确保农业贷款增量占比达到80%以上。按照全省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在3年内都要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为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将每年提供50亿元左右的信贷规模,继续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每年提供50亿元左右的信贷规模,支持畜禽业的发展;每年提供30亿元,为县域园区农业产业化项目提供流动资金支持。
      在采访中,还有更多的前景展现在记者面前,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全省农村信用社将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沈阳、大连、盘锦三市以市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做强做大大连甘井子、葫芦岛连山农村合作银行,推动丹东凤城、营口开发区、辽阳宏伟区等县级联社早日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同时年内在每个市都打造至少一个符合村镇银行发起人资格的县级联社,积极参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此基础上,按照有关监管政策,以股权为纽带,积极探索组建省级农村合作银行,向现代化金融企业迈进。
      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向辽宁农村大步走来,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