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后院”到“前庭”精彩蜕变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7月23日 16:02
雅致的装潢,绿色的时蔬,多样的野味,自制的清香扑鼻的茶叶,站在句容市茅山镇茅山农家乐的包间里,老板武传平对饭店的前景充满信心。
他说:“与南京的餐馆比,周边环境和菜肴价格就不说了,菜肴品种我们也有优势。”
确实,越来越多的南京居民如今选择到句容来度周末、拍婚纱照甚至是买房安家。
尽管如此,句容却对此感到了不满甚至不安:地产是一次性的,没有也不会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主要依托;工业发展是农业、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前提,单靠给南京当“菜园子”、“鱼池子”、“饭馆子”,别说改变经济总量在沪宁线城市中压阵的局面,农业想做大做强也难。
不满和不安全促使反思,句容也不例外——
定位,在审时度势后调整
区域定位,历来是地方党委、政府最重要的战略抉择。
此前,“南京后花园”曾一度被句容上下所广泛认可。
这当然事出有因。农业是句容的主要特色。地理上又紧邻南京,“靠城吃城”,发展城郊型经济,岂不是顺理成章?
虽然这样的定位有局限性:静止地而非动态地看待自身资源优势,单向地而非双向地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封闭地而非开放地利用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势,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确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
当主客观条件已发生很大变化后,理应及时果断地调整定位。该市市委书记童国祥说。
他所说的变化主要是指:
随着宁沪、宁杭、宁常、扬溧高速公路的开通,312国道、沿江高等级公路、机场高速等省道的改造,句容的交通状况已大大改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南京因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加上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约束,溢出效应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经多年积累,句容已具备承接转移、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定基础……
如果有足够的根基与实力,谁人不做前庭主,有谁愿作后庭花?反思“后花园”定位,凸现的是句容人立意争锋、不甘人后的进取心态。
区域定位的调整方向也随之明晰:丢掉“南京后花园”这张名片,挺直腰杆走向“前庭”——加速构筑省级经济开发区、宝华新城、临港工业集中区、郭庄空港新区、南部旅游“五大板块”,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造好舟桥,才能顺利到达既定目标的彼岸。”在调整定位后的句容——
新角色,由新机制护驾登台
台商蔡水德2001年就看中了句容经济开发区的一块地,但对软硬环境不大满意。去年,他却改变了在某地的投资意向,与句容经济开发区签订了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生产滑板车、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投资协议。
句容经济开发区分管招商引资的吴阳副主任介绍,去年以来,进区企业近200家,其中外资企业17家,合同利用外资3.58亿美元,每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一番激烈的争夺。开发区最终能够胜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施了“特殊模式,以块为主,独立操作,扎口管理”的运作机制,管委会拥有众多自主权。如,台湾仁宝电脑与巨腾国际合作投资的句茅科技在办理项目土地过程中,开发区自主利用区内存量土地,仅用半天时间就办好相关手续,客户非常满意。
与南京栖霞区一河之隔的宝华新城,去年一块地拍出247万元/亩的价格,与南京城区地价相差无几,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
句容人对此却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不仅持续加大投入,使宝华新城的道路和水、气供应状况得到根本改观,还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了宝华新城与栖霞区在污水处理、通讯、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既然仅一河之隔而环境相当,地价相近不很正常吗?
用“日新月异”形容茅山风景区并不夸张。去年以来,其为吃、住、行、游、购配套建设的旅游项目达30多个,投资总额逾30亿元。
两年前的情形却与此迥然不同。因多头管理,茅山风景区每天晚上分门票收入,服务、投入则缺乏责任主体,以致经济效益远不如旅游资源稍逊一筹的天目湖,产业链也难以拉长。
这一局面的改变,源于句容打破原来的镇村区划设置,成立茅山风景区党工委,明确了行政村土地出让收益和企业税收分成办法,并确定各行政村日常性行政事务由各镇承担,从而确保了管委会能充分整合旅游资源,集中精力抓发展。
在句容,角色转换绝非只是对基层的号召和要求。
6月22日,是立成强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卢立汪的生日。考虑到他太太和4个子女都在台湾,句容市委市政府为他策划了一场生日宴会。这天晚上,看到市委市政府两个一把手与20多位台湾自行车行业掌门人到场贺寿,卢立汪激动不已,而陈浚明等台商也为句容人的亲商举动所感染,当场表示了与句容的合作意向。
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句容,特立独行于大平原、大城市旁,生态环境历来令人歆羡。有人担忧,在从“后园”走向“前庭”的过程中,这一宝贵的资源会受到损害。记者的所见所闻表明,坚持科学发展的句容——
生态,成项目必过门槛
规划为生态环境把关。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逐个向记者介绍,这是新顺福食品,华阳镇的项目;这是博斯奥保温材料,天王镇的项目;这是万珂机械,宝华镇的项目……为实现资源配置和要素供给的集约化,保护生态环境,句容要求各镇引进的注册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项目必须集中到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临港工业集中区,不允许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同时规定,落户开发区项目产生的税收归各镇所有,所涉及的考核也全部纳入各镇,所以各镇对此都没有异议。
资金向生态环境倾斜。句容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财政每年用于污染物减排指标和监测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达600万元。今年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8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等建设的开支为5.12亿元。各工业项目集中区也舍得在生态环保上投入。今年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绿化、污水处理就花了近3000万元。
项目给生态环境让路。在南部旅游所辖的赤山湖圩区,渔民赵龙祥告诉记者,78户渔民经营的5800亩水面,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全部退渔还湖。当地政府正在向国际招标,高标准规划赤山湖湿地公园。他还说,区内工业污染企业已全面关停,广东客商周星明投资百万元开发的渔家傲项目,也下马了。
……
如此深谋远虑,如此统筹兼顾,人们有理由相信,从“后园”到“前庭”的蜕变,必将为句容搭建起一个实现地区经济协作、错位竞合、互补配套的崭新平台,铺设起一条延伸和完善城市功能、跃升发展水平的宽阔“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