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浏阳山地项目整体推向市场 引资近65亿
文章来源:长沙晚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8月19日 16:14
      青山绿水的浏阳如何加快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步伐?让山地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浏阳淳口镇,一座应用先进工艺的现代化植物油生产厂正拔地而起,该厂建成后每年可就近“消化”当地的5万亩油茶、两万亩油菜,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永安镇的狮子脑水库片区因交通闭塞,1万多亩青山和满湖绿水养在深闺无人识,一家房地产公司即将进行整体成片开发,打造大型山水宜居城。
      花炮已经是浏阳一张精美名片,现在,浏阳又打出了“青山”牌,探索将山地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6月中旬,浏阳启动山地资源整体开发,截至目前,总共签约14个项目,协议引资近65亿元,另有16个项目在谈。项目拉开了山地开发序幕,不久的将来,山水浏阳将与花炮浏阳相得益彰。
      浏阳的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8.8%,可开发利用面积751万亩。今年6月,浏阳专门成立了山地资源利用项目指挥部办公室。通过调查,确定适宜开发利用的地块157处,总面积84.8万亩,将其包装成100多个项目整体推向市场。在6月11日长沙的推介会上,这些优质山地资源项目与投资商见面,在随后的沪洽周上又吸引了众多国内大企业的瞩目。
      “山地资源整体包装后,不但给人以山水浏阳的整体概念,还增强了投资者信心。”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介绍,浏阳还单独制订加快山地资源开发政策,实行山地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收费减免、全程代理服务、外来投资商VIP卡等制度。
      “这是新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地资源办公室负责人谭景长说,过去,浏阳的山地开发仅停留在“山上种树、塘里养鱼、田里种粮”,现在则是“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充分发挥山地资源的农林、工业和旅游开发立体效应。“浏阳是有名的中国油茶之乡,面积虽大,过去由于粗放经营,产量低、效益差,计划通过在产地布点植物油加工厂,有效地把面积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开发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权的转让,转让费及一期工程改造投资共5300万元。“大围山目前以国有经营为主体,商业资本的进入,有助于加快开发力度。”指挥部办公室表示。与大围山类似的是,位于浏阳金刚镇内的唐朝石霜寺风景旅游区也推介进行整体开发,计划用5年时间将其打造为全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旅游胜地。
      “进行山地资源开发,森林覆盖率绝不能降低。”易佳良表示,山地资源开发将走一条生态的路子,对项目严格把关,实行保护性开发,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与良性的互动。只有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才是“两型社会”发展方向。不久前,浏阳就拒绝了一条万吨水泥生产线落户的请求。
      目前浏阳已明确,为加快山地资源项目的区域辐射,将尽快拉通长浏高速、开元东路接线,实现多点对接长株潭。同时找准自身定位,立足于把浏阳建设成为长株潭生产资料供应基地、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和生活后勤服务基地,积极发展与长沙错位、互补的产业,在中心城市的带动下促推山地资源项目的发展。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