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中国经济:“独立行情”可期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1月3日 14:38
  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城镇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熏无论是从资金供应,还是从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大拉动经济的潜力。因此,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中国经济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也是可期的。
  随着美国著名的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骤然掀起了人们始料不及的金融风暴,这场"海啸"正以最迅速的速度席卷美国经济并向全世界范围内蔓延。为应对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海啸",全球行动出台各种举措来救市,虽然此举让危机继续恶化的速度有所缓解,但未来走势依然堪虞。
  面对当前不容乐观的世界金融形势,以及全球救市的热潮;面对剧烈动荡的金融格局以及国际联动性越来越紧密的情况,这场突如其来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对于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是否有能力应对并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来?
  基本面仍然向好机遇与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而言,究竟是灾难大于机遇,还是机遇大于灾难?有专家认为,尽管中国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但就目前来看,宏观经济以及微观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外部风险,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也是值得预期的。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08年秋季报告》也同样指出,总的来看,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价格涨幅趋缓、结构有所改善的较好态势。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2008年-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属于经济增长调整性波动,出现所谓下行拐点的证据尚不充分。
  根据记者观察,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观点认为,华尔街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这种观点是基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构成以及中美经济相关度的考虑。从增长动力构成看,上半年,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消费都表现出较好的势头,企业利润进一步增长。根据一组公开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GDP达到201631亿元,同比增长9.9%。这组数据表明,目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受到根本性削弱,我国经济基本面也并未因华尔街金融风暴而更改。
  央行副行长易纲于日前表示,预计中国今年的GDP增速将放缓至10%,明年为9%,而CPI涨幅明年有望回落到3%左右。按此预测,尽管未来两年经济增长率可能落在30年来的平均水平,但"9%+3%"仍是一个令世人称羡的组合。
  此外,社科院的报告认为,尽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增多,但同时也具备不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报告认为,这些有利条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宏观调控方面经历了特点各异的多次磨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宏观调控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二是物质基础较为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奠定了雄厚的抵御自然灾害和外部冲击的物质基础。三是外汇储备充足。我国现在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截至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8088亿美元,使我们具备了较强的抵御外部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四是粮食连续多年实现增产。在过去连续四年粮食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喜获丰收,继续增产,占全年粮食产量70%左右的秋粮丰收在望。粮食增产对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金融体系相对独立筑成经济"防火墙"
  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因为中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介入国际金融市场不深,因此世界金融危机不会直接冲击中国经济。
  宏源证券分析师宗宽广认为,华尔街倾覆主要在于流动性问题,但根据我国的高储蓄率的特征,虽然我国金融机构少量持有美国的次级债和两房债,短期会有所影响。但总体来看,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依然充足。另外,由于我国市场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虽然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总体占比仍然较小,特别是目前的资本市场,封闭性相对较高。
  事实上,从当前中美经济相关度看,两国经济发展互有咬合,但中国经济涉足美国经济程度并不是很深,因此,在这场危机中,相对于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中国相对置身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由于中国在货币体系、资本市场体系及商业银行体系上都相对独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际并不直接相关,这使得我们的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并未受到美国次贷和金融危机过多的影响,从而免受"金融海啸"的直接冲击,这些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除此之外上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的良好状况也为我国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刘纪鹏分析认为,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从我国银行的资产状况看,我国有46万亿元的银行储蓄总资产,其中居民储蓄近18万亿,存贷差约12万亿,资金相对充足。今年以来,虽然企业的资金普遍紧张,但那是由于双紧的宏观政策决定的。而一旦我国为应付金融危机采用宽松的政策,就会具备流动性充足的特点。
  与此同时,刘纪鹏说,经过2005年以来主要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是比较好的。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国家财政收入看,在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都能使我国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
  尽管如此,这场金融"海啸"的破坏力仍然不能小觑,眼下,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风险,使得经济持续增长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再加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困难不少。因此,专家认为,毕竟美国是巨大的经济体,对华尔街危机的影响还要继续观察,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发生一些变化。
  对此,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日前公开表示,从根本上说,除了金融监管方面存在失误外,决定了危机最终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活模式,美国在金融市场上的一系列创新,进一步放大了危机的规模。因此,在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在启动内需方面下真工夫。启动内需,各级政府要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服务方面,把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转变过来。
  内需市场尚有开拓潜力"有形之手"持续刺激经济
  在这次金融危机当中,对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影响无疑就在于我国的出口方面,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宗宽广表示,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管当前我国面临比较严峻的考验,但随着我国近期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以及国务院通过的明年实施的近2000亿人民币的财政减税计划,我国的消费和投资将会探底回升。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在,保证一定的高增长仍可期待。
  出口方面,尽管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消费的倒退使得我国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旦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需弥补出口下降的。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手段就是扩大内需。
  根据资料显示,在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也曾面临严峻考验。彼时中央政府在各方面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坚持"对外本币不贬值、对内采取拉动内需政策"两大原则。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从次年开始,中国经济就转而进入到长达八年之久、持续至去年年底的繁荣阶段。
  而从近期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来看,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正落在如何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立足于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尤其尽快启动拥有近8亿人口的农村消费市场,显然已经成为未来政策的着力点。
  资深策略分析师梁福涛博士说,在经济下滑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如提高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退税、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等措施,希望通过刺激投资保证经济增速。
  而接下来,"有形之手"仍旧会继续出击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对此,梁福涛认为,当前,中央对经济形势的严峻程度有了高度的认识,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刺激经济政策不会有终点。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方面,准备金率将继续下调以放松银根,央行有很大可能跟随世界继续降息,刺激国内投资需求;财政政策方面,政府主导投资规模继续扩大,铁路、公路项目批准建设,增值税改革、个税调整将出台。
  此外,从投资的角度看,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庞大的城镇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资金,以此来带动经济。无论是从资金的供应还是从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大的潜力。因此,我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中国经济走出自己的独立行情也是可期的。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