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抢抓机遇出重拳 安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1月17日 16:32
      增速放缓、效益下滑、产销受阻、亏损加剧……
      受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下行、国内经济减速等因素影响,我省工业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然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与广大企业风雨同舟,努力在“危”中求“机”,转“危”为“机”,以期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政府打出“组合拳”
      企业兴衰,决定着安徽人离崛起梦想的远近。“抓住了企业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应对危机的要害。”10月30日,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省委书记王金山的话掷地有声。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省接连打出促进企业增长的“组合拳”:
      10月31日,省政府召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电视电话会,一举出台14项应对措施。25亿元巨资用于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贷款补偿和贷款贴息;5亿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从11月起,一律取消省级政府立项的工商管理、食品药品监管、质监等部门的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条条措施,几乎都与扶持企业直接或间接相关。
      受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我省汽车产业正经受产销量双双下滑的“阵痛”。对此,我省决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将奇瑞、江汽等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纳入全省各级政府采购范围,实施政府优先采购和定购制度,尽快提振汽车工业。
      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今年新增的3000万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鼓励中小企业项目贴息、补助。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紧落实。
      ……
      一项项应对措施的及时出台,也得益于一些经济部门的未雨绸缪。早在9月底,省经委即开始针对我省工业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全委力量,赴全省17个市实地调研,考察了580多家企业,与600多位企业经营者和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近两个月,省国资委也加大了对企业的调研力度。一次次的调研无疑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新政策虽已出台,但经济下滑的威胁并非一时一刻即可消除。11月10日起,由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等20多个省直部门组成的12个重点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组,分赴全省各地,进行为期1年的帮扶。“跟踪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梳理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和共性问题;帮助分析企业遇到的困难和症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增产、增收、增效。”对于工作组的任务,省政府的指示明确而具体。
      企业自缝“小棉袄”
      面对经济“冬天”,政府在为企业分忧解难,企业自身也在积极寻求越冬良策。
      7月份起,因下游企业对钢铁产品需求急剧降低,导致钢铁企业产品订单大幅削减。同时,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短短4个月内,吨材平均价格下跌2500元/吨,跌幅达到40%。
      市场的急剧变化对钢铁行业造成巨大影响,马钢也不例外。从7月份起,马钢盈利能力开始下降。但是,面对严峻的形势,马钢及时调整了生产经营方针,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10月13日开始,对一铁总厂四座高炉和二铁总厂3号高炉实施阶段性停产,企业减产30%。在此基础上,力争通过抓好限产后的铁前稳定生产、大力提升品种质量、大幅降低成本、着力强化市场营销、抓好资金链管理等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一轮市场严峻挑战。
      近两个月来,受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影响,煤炭市场供求关系也发生逆转,市场需求减少,煤价回落,煤炭企业盈利减少。
      面对逆境,皖北煤电集团沉着应对:成立应对危机指导委员会,负责收集信息,分析形势,研究政策,制定对策;强化危机管理,提高执行力,提升管理水平;坚持战略引领,实行灵活调整策略;努力做大做强煤炭物流业,借机打下扩张的基础;扩大融资通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本保障……“我们早就开始缝制过冬的‘小棉袄’。”该集团董事长葛家德说。
      马钢、皖北煤电集团仅仅是我省企业积极应对危机的一个缩影。“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不论是大企业大集团,还是中小企业,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力争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对此,省经委一位在企业调研的处长深有感触。
      扶企新政助“越冬”
      企业之于经济发展环境,犹如鱼和水。从省政府出台14条促增长措施到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从“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到“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部分产品出口关税”……这一切,旨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帮助企业越过“冬天”。
      攻坚克难,坚定信心。无论受冲击剧烈,还是间接受损,或者“逆风飞扬”的企业,面对中央和省里的新措施,无不倍感温暖,信心十足。
      芜湖一家建材企业负责人分析认为,根据中央新政策,国家将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投入,这对我省钢铁、水泥等支柱产业发展十分有利。钢材、有色金属、水泥、建材等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约占60%。这些行业只要稍有起色,就会产生极强的带动作用。
      “国家对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支持,有利于提升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这无疑也是利好。”合肥一家高新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明年起,将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令宣城市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十分欣喜:“这不仅将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且更加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和扩大再生产。”据预测,明年,我省将引进750亿元国内外设备,仅此一项就减轻企业税负约70亿元-80亿元。
      令我省广大企业提振信心的远不止这些紧急出台的措施。像“非公经济30条”这种酝酿多日、前不久刚出台的扶企新政,同样令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满怀憧憬。
      危机之下,信心最宝贵。此时,我省广大企业也许更想表达的是: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