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扩内需保增长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1月21日 10:34
  中央出台扩内需保增长十项措施即"国十条"后,国务院紧急召开省级负责人和部委负责人会议提出了七条具体落实措施。紧接着,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等部委和各省市区政府都紧急部署落实中央精神。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我国这次刺激经济增长出手之迅捷之果断出乎国内外的预料。其实,意料之外并未出乎情理之中,因为"国十条"等措施本身正是科学发展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的必需之举,今后落实"国十条"也仍然要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主线。
  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是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内涵。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日前举行的G20峰会上,他指出:"保持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近30年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经济发展这样一个中心主题。当前,由于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正在向各国蔓延,难免使得中国的外部需求受到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已初步显露出被连带下滑的苗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众望所归地落到了内需身上。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中央果断决策,及时确定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大举措,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的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失去机遇就很难实现发展的突破。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真正的发展机遇是不多的,要珍惜机遇,善于抓住机遇。正是因为我国很好地抓住了上世纪90年代国内和国际上的良好机遇,才使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发展。当前,尽管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了不利变化,国内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但从整体上说,我国面对的形势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国务院召开的省级负责人落实"国十条"工作会议上即指出:"当前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的活力。"在这样的机遇尚存期,"国十条"的出台与落实将助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速。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在当代中国就是指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归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对于经济建设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下滑的当前,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中小企业倒闭、财政收入下降和工人失业等现象,说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面临威胁,此时中央及时部署"国十条"等扩内需保增长之举,无疑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有效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看到,中央系列新政突出强调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的投入,而这些方面正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短板"所在,对"短板"的"加长"既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全面平衡,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适应和有机衔接,从而使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强调,对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强调,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当前这样一个非常历史时期,扩内需保增长如何做到统筹兼顾?我们看到,"国十条"强调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促进"两个结合",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有利于新形势下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
  坚持科学发展观意味着落实"国十条"要尊重规律、讲究质量和效益。可以说,落实"国十条"所涉及投资都是关系民生、公共事业、经济薄弱环节的项目,虽然数额大、环节多、项目广、落实时间紧,但这与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并不矛盾,"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是对速度和力度的要求,"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是对质量和效益的要求,前者应当服从后者,惟此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正如胡总书记在G20峰会上所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只要我们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背后的机遇,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坚持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等各项正确政策,把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继续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