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困境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8年11月25日 14:18
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困境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贺铿:改革开放30年的数据显示,农民增收快,消费就增长快,从而国民经济就会平稳较快发展。反之,农民增收慢,消费增长也慢,国民经济就趋向衰退。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应当尽可能多考虑如何增加农民的非就业岗位,减少失业,同时尽可能多考虑保护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改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构,提高最终消费比率,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刺激经济要靠居民增加收入,刺激消费增长,不能只靠基础设施投资。
2、危机之下加快市场化改革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春涛: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现象,特别是近几年,不同群体对改革的态度,跟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在上世纪80年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每个人都为改革叫好;但在最近这几年,不少人却在否定改革。显然,这跟某些具体的政策,给社会不同阶层带来的利益有关。但现在经济遇到困难,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解决?怎样才能使大家对改革的热情不减少?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我现在有点担心,有些人拿世界金融危机等理由来反对我们的改革。中国经济下滑,为什么经济会下滑?我觉得更深层次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权利配置资源。而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不仅不能停止市场化的改革,反而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应该是危机催生改革。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每个社会阶层都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合法渠道。
3、采取措施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中国面对这次金融危机,不应该片面、单纯强调对物质资本的投资,应该把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增加居民消费作为非常重要的选择。
著名政论家马立诚:最近七八年来,我们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不到10%,但GDP的年均增长接近11%,而同期政府的财政收入,却以每年 30%以上的速度增长,再这样下去,政府将会垄断和掌控更多的资源,而国民的消费,就迟迟拉动不起来。从这种财富收入分配看,民众对于改革有疏远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总统罗斯福上台后,除了经济上的应急措施,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措施,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用工会的方式解决劳资问题;二是完善了社会保障,建立了一个福利国家,这两条结合到一起,美国就从柴米油盐的时代进入房子、汽车的时代。现在中国遇到的问题,我觉得也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保证经济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