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央行划定09蓝图:大力挺市 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9年1月7日 20:43
  2009年金融领域的"路线图"已然敲定。央行昨日表示,已于1月5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了今年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08年央行主要工作,并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究部署了2009年的主要工作。
  保持较充足的流动性
  在2009年的工作"蓝图"中,央行极为"罕见"地提出"要稳定股市运行"。央行称,要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稳定股票市场运行,扩大债券发行规模,鼓励股本性投资,创造条件有效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央行工作会议通常在年末或年初举行,央行往往会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下一年度包括货币供应量在内的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其它主要工作。
  "尽管今年的货币政策目标早在此前的'金融三十条'里便有所明确,但这次工作会议还是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新提法。"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评价称。
  央行依然将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放在首位。央行再次明确,争取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央行称,将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同时,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银行体系有比较充足的流动性。
  不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上,央行除了表示"要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灵活调节资金供求",亦特别提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保持市场的合理流动性"。
  "后面的这句表述说明央行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如若市场流动性不足,央行或将效仿美联储推出一系列的创新工具保证资金供应。"鲁政委表示。
  事实上,此前央行已经在金融市场"最困难的时候"效仿美联储,为外资银行提供了包括"TAF"工具在内的一系列紧急融资方案。鲁政委称,不排除央行进一步推出创新措施保障流动性的可能。
  全面推进信贷效果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昨日在对货币政策进行阐述时表示,"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均衡摆布信贷资金,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央行此举或许意在提醒各金融机构不能"一窝蜂"得在上半年突击发放基建项目相关的贷款,以防止下半年面临无贷可放的窘境。
  显见的事实是,在央行于2008年9月份明确宽松货币政策后的两个月,各金融机构贷款速度猛增,2008年10月份达到1819亿元的近年同月最高水平,2008年11月份更是达到了4769亿元,是上月的2倍还多。
  央行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央行在昨日的工作会议新闻稿中首次提到,"全面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试点,进一步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
  可查的资料显示,央行去年曾在多个省市进行了这项试点。简单地理解,央行会制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测评办法,然后要求各金融机构据此对贯彻执行信贷政策效果进行自评。
  根据这一机制,商业银行无疑会在追逐合理目标利润的前提下,更好地服从于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更有利于货币信贷政策效果的实现。
  汇率政策微妙变向
  针对货币政策中的另一个重大方面--汇率政策,央行的表态也已经出现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早报记者注意到,央行此次特别提出要"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然后才是"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此,鲁政委指出,央行的这一表态暗示今年央行的汇率政策可能会很灵活。虽然仍是边走边看的基调,但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很大程度上要看国际走势。
  "央行会考虑到国际上多种货币的走势。而如果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继续恶化,美元继续走强,不排除人民币出现贬值的可能。"
  央行2009年工作要点
  【外汇部署】
  支持外贸出口,提高企业预收货款和延付货款比例,加大对境内企业境外战略投资的支持力度。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研究应对国际收支异常变化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外汇交易行为。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2009年要进一步加强储备经营的风险管理,确保外汇储备在风险防范中的最后保障作用;继续完善跨境资金流出入均衡管理,稳妥有序推进外汇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国际收支调节的体制机制。
  胡晓炼强调,当前,国家实行的扩大内需等宏观政策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打下基础,资源能源价格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为健全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提供有力保障,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回落为企业在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对外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服务于贸易计价结算的需求增加,有利于为沿海沿边贸易创造更为高效便利的发展环境。
  【应对危机】
  化危机为机遇,帮助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增强抗危机能力。积极参与国际应对危机工作,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促进海峡两岸开展实质性金融合作。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