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企业风采 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 中原经济区 投资资讯 县域经济 专家观点 本会概况
六大数据勾勒中国经济走势
文章来源:中财网    添加人:hnxxzxzcz    添加时间:2009年3月6日 08:43
  "8%左右":
  非同寻常的经济增长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也是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这一数字。但今年这一目标,却格外不寻常。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悲观,主要经济体将会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十分关心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达到这一目标。
  "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叠加,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左右,是一个要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必需的就业机会,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到了6.8%,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不过,凭借中国经济坚实的发展基础、广阔的内需市场、稳健的金融体系、有力的宏观调控举措,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相信:"中国经济有望在本轮经济衰退中率先复苏"。但他提醒说,当前一些经济指标有好转迹象,但这并不足以表明经济触底回暖。"今年六七月份将会是一个重要观测窗口"。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预测,如果处理得好,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会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也要做好防范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的预案。
  9500亿元赤字:
  可以承受,总体安全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安排合计为9500亿元。根据统计,这一赤字规模创出了新中国60年的最高纪录,是历史高值的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三倍。
  如何看待赤字规模骤然扩大?9500亿元赤字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赤字近万亿,风险仍可控
  所谓财政赤字,是指政府"花"的钱要比"挣"的钱多,如果一味超支,自然会带来财政风险。
  "虽然财政赤字逼近万亿元,但这是一个风险可控的财政赤字。"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借钱多少,关键要看还钱的能力。从我国财政实力看,完全能够承担得起。"
  按照欧盟的有关标准衡量,3%和60%分别被视为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和债务率(国债余额占GDP比重)的警戒线。就9500亿元规模而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做了解释,虽然赤字增加较多,但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
  9500亿元赤字高,也只是说绝对数额高,但赤字率与2003年前后相差并不很大。资料显示,2003年财政赤字为3198亿元,赤字率为2.4%;2002年财政赤字为3097亿元,赤字率为2.6%。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进一步解释说,赤字率3%的安全线其实也只是一个经验数字,"即使赤字率超过3%,也没什么大不了,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财力来源充足,完全能够承受"。
  事实上,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率已超过8%。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与欧美国家的过度负债和高杠杆率相比,我国政府负债水平较低,资产负债状况更为稳健。"我国在扩大财政赤字方面还有不小增长空间,有着较大回旋余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维韦克·阿罗拉说,中国前几年在赤字率和债务率较低阶段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创造出了现在的"调控空间",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在全球处于相对优势位置"。
  积极财政政策再出重拳,全力保增长
  财政赤字骤然增多,这主要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量发行国债造成的,此举主要是扩大内需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赤字财政"再出重拳,这是中国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不利影响所采取的果断之策。杨子强代表说,扩大财政赤字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抵御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扩大赤字,增加支出,也是我国过去应对经济下滑时的成功经验。"
  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从1998年起果断实施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成效显著。"当前我们面临的困难要比亚洲金融危机大,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局面,需要果断出手,实施必要之策,使用赤字财政方法,力促经济发展。"杨子强代表说。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日益显现,中国政府在2008年11月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
  艾洪德代表说,扩大赤字,筹集资金,赤字财政能发挥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作用,有利于保障今年经济增长8%左右目标的实现。
  财政专家、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评价:"保增长,要算大账。以较大赤字规模确保经济增长速度,是值得的。"
  把钱用在刀刃上,确保赤字收益最大化
  "借钱"过日子,更需把钱花在刀刃上。"实施赤字财政,是有代价的。我们必须确保财政赤字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艾洪德代表说。
  在赤字扩大的背景下,高培勇提醒说,应该对未来财政收支运行的可持续性保持足够警惕。"政府扩大财政赤字,不是一年行为,而是要持续若干年,这必须要有长远考虑,遵循财政收支本身的运行规律。"
  高培勇表示,"弥补赤字,就要发行国债,加上历年沉淀下来的国债还本,2009年发行国债有望过万亿元,这也将是历史新高,要避免今后形成财政包袱。"
  贾康委员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财政增收压力加大,这也意味着国家财政已进入"过紧日子"的阶段,更要讲究财政支出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9500亿元赤字中还包含财政部代地方发债的2000亿元,列入地方财政赤字,这自然潜藏着地方的偿还风险等问题。
  杨子强代表建议,当前应构建阳光民主的分配机制、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科学合理的问效机制和责任追究的惩罚机制,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同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确保财政支出绩效最大化。
  1.95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增减牵动全球神经
  中国目前拥有位居世界第一的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规模,其增减动向,举世关注。而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和国际收入与支出情况的最终反映,也是观察外贸走势、外汇储备管理等国际收支领域动向的最佳观测目标。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出口大幅萎缩,外汇储备增速也出现了放缓迹象。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1月份当月仍实现贸易顺差391亿美元,增长102%。但这并不令人欣喜:进出口双双下跌,只是因为进口跌幅高于出口,才使得顺差保持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表示,进口持续下降意味着未来出口仍有可能进一步萎缩。"但全球经济体都在实施积极的救市计划,预计下半年出口形势会有所好转。"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在扩大进出口、利用外资等方面,报告中提出了诸多扎实措施。
  "预计我国资金总的格局还是净流入,外汇储备可能还会继续增长。"杨子强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局长杨小平说,一些外资撤离,主要是自身发展出了问题,需要把资金抽回去解燃眉之急。"现在整个世界经济的引擎在中国,外资没有理由不看好中国。"
  物价涨幅4%:
  为资源、环保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出了今年价格调控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
  物价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也是经济的"晴雨表"。今年4%左右涨幅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预期目标,比去年预期目标低0.8个百分点,比去年实际涨幅低1.9个百分点,但比前年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
  "这个价格预期目标是与经济增长率目标相匹配的。既考虑了当前CPI下行走势,也考虑了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可能。"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庆育指出。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CPI在前年下半年至去年初的快速上涨是结构性的,主要受食品价格推动。国家采取的发展生产、增加供应的措施已见效,猪肉、油脂等价格明显回落,CPI涨幅自然连续走低。今年下半年CPI涨幅可能会比上半年略高些。
  与曾经一路高涨、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相比,CPI连续走低,有利于改善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然而,事情有利有弊。物价连续走低到一定程度后,对调动生产者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产生负面作用。
  "价格一旦持续下跌会影响经济活力,这个问题不可忽视。"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我国CPI涨幅连续下降,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外需减弱使得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加剧,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连续负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判断,目前通货紧缩风险较大。但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近期主要目标是反通缩。
  艾洪德代表指出,今年1月份的CPI涨幅只有1%,而全年调控目标是涨幅4%左右,可见政府还是希望物价目标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增强人们的信心。同时,当前全球重要经济体已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旦市场信心恢复,国际商品价格还可能重拾涨势。
  此外,4%左右涨幅的CPI预期目标还为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留出了空间。这方面长期积累的价格矛盾需要及时疏导,以促进节能减排、结构调整,而资源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将带来价格上涨压力。
  "当前物价走势,上行和下行压力都有,但下行力量更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总体上,希望价格保持稳定,给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一个稳定的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
  900万就业:
  压力前所未有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与2008年相比,这一预期目标降低了100万。
  "这考虑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因素。"长期关注就业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抚州市市长张勇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一向平稳的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下滑,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矛盾仍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德文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这可能会对就业造成更大的冲击。
  据统计,除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外,今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610万人,加上去年未就业的100万人,合计有710万大学生需要就业。而2000多万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牵动着政府和社会的神经。
  "按照经济学规律,经济增长周期往往在前,就业增长周期滞后一点。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好迹象,而就业谷底可能还没到来,解决就业应放在当务之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厉以宁委员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
  "在今年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仍提出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体现了越在困难时刻越要重视民生的理念。"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李瑾说。
  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政策密度和力度同样前所未有。从去年11月开始,为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增长,我国政府打出政策"组合拳",积极化解不利因素。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
  "令人欣慰的是,各地政府也正在采取措施缓解就业压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李瑾代表介绍,今年1月1日云南省出台《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提出20条优惠政策。
  根据测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新增约100万人就业。而每一个人成功创业,平均可以带动3至5人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说,从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就业看,今年江西预计完成项目投资933.5亿元,按照每亿元投资用工35万个工日测算,可增加务工收入180亿元,相当于为100万人提供一年的稳定岗位。
  张勇代表指出,随着国家和地方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鼓励就业创业措施逐步见效,今年我国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仍有很大潜力。当前,应重点关注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
  代表委员们指出,扶持就业创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之力,金融机构要积极为创业者提供贷款,培训机构也要为就业创业者提供实用培训,共同营造鼓励就业创业的社会氛围。
  5万亿元:
  新增贷款为经济注入活力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活动的血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这将创出历年来新增贷款的新高。
  信贷的稳定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近10年来的经验数据看,每新增100元贷款,就可带动投资增加55元以上,增加GDP65元左右。特别是在当前,受财力限制,财政资金只能满足其中一部分投资需求,其余部分必须依靠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信贷资金投入来解决。
  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新增贷款超过1.6万亿元,2月份信贷继续保持较高增速。随着新增贷款的逐步到位,为经济发展初步奠定了宽松的货币环境。
  不过,一些代表委员也提醒,在增加信贷投放时,也应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要用信贷结构的优化来带动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绝不能为了一时的增长而放松信贷风险标准,为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杨小平代表说,今年是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第一年,政策效果也为人们所期待。不过,在当前形势下,就货币政策而言,紧了固然不行,过度宽松也要不得。"如果过度宽松,可能会像有的国家那样掉进流动性陷阱,对国家今后发展的不利影响会很大。"
主办:河南省区域合作学会     ICP证:豫ICP备19024431